本文图片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曾伯陭壶”
曾国文化是周文化的分支 , 但到春秋早期时 , 它失去了发展方向 , 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 。 对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曾仲斿父方壶”铭文 , 可以发现前者的“曾仲斿父”漏铸“中(仲)”字 。 此外 , 与其他同期青铜器铭文对比 , 还能发现其文字分布不构成长方形 , 最后一行只有一个字等问题 。 但这对壶最大的问题是工艺不佳 。 张昌平教授在调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那件方壶时 , 发现其内部透光 。 经检查发现 , 该壶底部腹壁由于打入销钉而形成裂缝 , 这是因为其底部在浇铸后有缺陷而进行的修补 , 另一件“曾仲斿父方壶”也有类似问题 。 此外 , 在X射线成像中可以看到 , 该方壶颈部有薄厚不均的情况 。 这可能是工匠制范后发现壶盖无法放入壶口 , 在内芯处填补一圈泥条扩宽壶口所致 。 因此“曾仲斿父方壶”在铭文、设计、工艺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 。
除此之外 , 张昌平教授还指出 , 贵族在某个阶段所用的器物就有特定纹饰 。 因为这是“礼器” , 一定要遵守公共的原则 , 而不能自己发明规矩 。 在曾国青铜器中 , 鼎、簋一类的常见器物尚能遵循“礼制” , 但方壶的制作却出现混乱 , 这是曾国远离政治中心的体现 。 任何一个复杂的社会中都有一定的制度 。 比如 , 古代埃及人像的腿长都会遵循固定比例 , 站姿也是固定的 。 因此“礼制”不仅存在于中国 , 而且存在于古今中外 。 能够“从传统形式的束缚中脱颖而出”可能会带来艺术创新 , 但并不是合乎礼制的产物 。
区域交流与文化重构
春秋早期并非仅有停滞与混乱的景象 。 周王失去统治力后 , 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 , 在此过程中 , 一部分诸侯国得到发展 。 经过这段贵族的艰苦时期 , 大的地域集团产生 , 新的文化中心围绕地域霸主形成 。 比如 , 晋国和楚国都铸造了富有自身特色的青铜器 。 由于失去了政治控制 , 地域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 。 北白鹅墓地M1中出土了几个爪印形状的金器 。 中国古代金器并不常用 , 因为黄金是非常光鲜的金属 , 一般用于装饰 , 而中国古人多用玉器实现此功能 。 另外 , 当时也没有对金矿进行充分的开采 。 因此 , 黄金器物常与外来文化相关联 。 在地处西方的晋、虢、芮等诸侯国遗存中尚有一些金器出土 , 但是在中原及南方的诸侯国两周之际的遗存中 , 黄金非常少见 。 张昌平教授认为 , M1中的爪印金器可能代表了西北方向的文化交流 , 而M1中的虎纹罐可能也带有北方草原文化的元素 。
本文图片
收藏于山西考古博物馆的北白鹅墓地M1出土的爪印形金器
由于晋国所处位置偏北 , 带有北方因素并不奇怪 , 但同时北白鹅墓地的青铜器中也有些带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风格 。 比如 , M5中出土了一件青铜甬钟 , 带有很长的枚和特殊的变形龙纹 。 从南北风格的器物汇集可以看出 , 春秋早期远距离文化交流变得频繁 。 文化交流加上诸侯国兼并形成了春秋中期的社会格局 。 比如 , 在晋商博物馆藏有一件铜鼎 , 器身与器盖上都有非常规整精细的蟠虺纹 。 西周中晚期以来粗旷的几何形纹饰在此时已经转变为了精致的风格 , 这也体现了春秋中期地域集团形成之后“新兴期”文化发展质的飞跃 。
精彩的讲座之后 , 张昌平教授解答了观众提出的如下问题:
- 人文|段改芳:以剪传神——观张永忠剪纸艺术有感
- 摩尼教$看看这些历史名人,你可能想不到,他们是张无忌之前的明教教主!
- 孙张挥@中国有5000多个姓氏,唯有这4大姓氏从未衰弱,你是其中之一吗!
- 张玥阳!从《中国少年说》中,看到新时代的“少年中国说”
- 艺术|张烨与其元宇宙技术团队隆重发布全球首款元宇宙数字艺术项目
- 治病$20岁知青张志远为报恩,“嫁”31岁带4娃寡妇留大山,至今不悔
- 鹤笔翁@玄冥二老的师父百损道人,为何很少在江湖出现?张三丰:他不敢
- 张振福!历时8天 周口工艺大师创作泥塑“虎虎生威”贺新春
- 王安忆|读张爱玲随想
- |“面人张”张俊显:用面人参与“双奥”,传承非遗文化授艺不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