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张海媚:会“行走”的扁食( 三 )


“扁食”的辗转与定型
“饺子”实物由汉至维 , “扁食”名称由维至汉 , 折射出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互鉴和交流 。 “扁食”名称入汉后 , 又由北至南 , 形成南北共用同一词形的语言事实 。 《现代汉语词典》释“匾食(扁食)”为“〈方〉饺子或馄饨” 。 实际上 , 在南北方言中 , “扁食”或指“馄饨” , 或指“饺子” , 几无杂厕 。 且南“扁食(馄饨)”北“扁食(饺子)”地域分布鲜明 , 从历时层面看 , 南北扁食的“同名异实”大概萌芽于明清时期 , 其形成原因和民族的迁移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密不可分 。
【馄饨|张海媚:会“行走”的扁食】“普—方”“方—方”之间“同实异名”和“同名异实”现象屡见不鲜 , 看似同一词形 , 听似同一名称 , 但却对应不同实物 。 因此在方言地理学的田野调查中 , 要注重词形和实物的结合 , 不仅要考虑词形所指事物的形制和分类 , 还要把不同地区容易混淆的事物照片出示给发音人 。 “扁食”的南北不同所指说明了南北词语的移动和融合 , 正是南北语言的交融 , 汇织成今天纵横交错又层次分明的方言分布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