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石涛画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

绘画$石涛画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
文章插图

[摘 要]《苦瓜和尚画语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而深刻的绘画美学著作,也是石涛绘画思想的集中体现。它是一本专论山水画的著作,书中有许多革新独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本文针对书中所表现出的“书画同源”思想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艺术实践。
[关键词]石涛; 书画同源; 《画语录》
石涛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和美学思想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和美学家,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 简称《画语录》) 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专著中的经典之作。从此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书画同源”的思想。本文就石涛画论中所蕴含的书画同源思想进行论述。
绘画$石涛画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
文章插图

一,书画同源思想的诞生
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在表现形式,尤其是在笔墨的运用上有共同的规律。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首先提出了“书画同体”这个命题,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书画同源。在原始时期,书法和绘画还未形成两种独立的艺术或文化形态,那时书画是不分的。据记载,萌芽时期的书法和绘画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传说中的庖牺氏和黄帝发现并由黄帝的史官描摹下来的洛书、河图; 仓颉以洛书、河图为原型,并根据天文和地文加以扩充、确定的带有绘画形态的文字。过了很长时间,直到有虞氏模拟各种事物创造了旗帜和服装上的图案之后,绘画才得以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这些说法虽然有些荒谬但是也有合理的地方。
中国文字的象形特征既确定了早期书画不分的事实,也蕴含了书画创作都是形象创造的思想。东汉书法家蔡邕说: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起若卧,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未之书也。”[1]宋代的郑樵也说: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书法和绘画虽然在直观形式上有形、象、多、少之别,但源头是一致的。宋代大画家米友仁也说: “子云以字为心画,非穷理者,其语不能至是。画之为说,亦心画也。”可见书画同源一说是可取的。我们读了《苦瓜和尚画语录》也能看出石涛书画同源思想的一些端倪。
绘画$石涛画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
文章插图

二,“一画论”下的书画同源
石涛在《画语录》中拈出“一画”作为其核心,揭示出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审美本质,这对中国古代美术的贡献很大。在“一画论”下我们也能看到石涛的“书画同源”思想。
2.1 道的哲学基础
《画语录·一画章》的开始,石涛就揭示了道家文化与“一画”的渊源关系。他说: “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2]“朴”等同于“道”,“道”作为宇宙的本原,“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同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3]。石涛用“一画”作为他艺术思想的总概念,贯通了道家的精神。
绘画$石涛画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
文章插图

2.2 具体书画中的一笔一画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是靠一笔一画开始,而又以一笔一画结束。从起源上说,一画侧重于起笔,其次才是行笔和收笔。从石涛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每一笔都是在用“一画”去表现有形的自然,抒发自己无形的思想感情。
绘画$石涛画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