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陈寅恪被捧过头,成为网红是闹剧易中天多数人是伪装能读懂他
“义宁先生”陈寅恪,治学精严,持躬高竣,在整个民国学术圈都是岿然巨擘,自不待言。
文章插图
陈及家人流离香江时期——2016年我与友人曾将其在港数处住所全部找到可他的大名,也曾销声匿迹数十年,声希味淡半世间,囚在深阁人未识,宛如民族集体失忆。是1990年代初,广东作家陆键东写出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冷门爆热,行销一时,方引得他像出土文物、学术网红、大众情人一般,重归大众视野,雅人文盲,满国争说。可以直白一点讲,陈先生得魂兮归来,核心原因并非他有多强大的文化磁场,而在于他被莫名其妙地捎上了“文化热”的高速便车。上个世纪八九十时代的人们,关切文化与学术的热情,古今中外都很罕见,据说,纺织厂女工枕边都要搁本黑格尔的哲学史,性工作者的包包里也必携份《文化苦旅》,作为逼格门面。如此风门水口中,陈先生自然无法安宁。?
文章插图
作家陆键东,1960年7月生于广东南海更加上,自2000年前后开始,我们所谓的“国学”思潮又继之爆燃,推尊陈先生之势更烈,“陈寅恪热”悄然兴盛,“陈寅恪研究”顿为显学,导致如今他不仅是网红,差不多已然神殿中人了。想《陈寅恪集》总数不过印刷万套,可这些年,无论我到哪里,都会听见人们如同谈起一门阔亲戚那样,夸耀自己如何熟知“陈寅恪”。对陈寅恪的尊崇礼敬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就自身观感而言,倘不随大流讲句实话,我历来都认为“陈寅恪热”委实是学术虚假繁荣,陈寅恪终究不是余秋雨,“多数人只是假装读懂他”(易中天语),谬托知己,以为标榜。更为重要的是,我感觉陈先生被捧过火了,近些年所谓的“回归民国学术”,日益妆点成为另一种偶像崇拜,与造神运动。
文章插图
易中天:“人人都拿陈寅恪来附庸风雅”很多年前,易中天就写过《劝君免谈陈寅恪》的名文,取瑟而歌,多有嘲讽,我基本认同他的看法。>从现存各种材料来看,做为历史学家,作为学术从业者,陈寅恪无疑是一流的。
文章插图
江西修水陈氏一门三代: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1890—1969)论学问,在整个20世纪,能和他并肩的真没几个。那深厚的国学根底,那广博的域外语文知识,那新颖的西方学术理念,那文史打通见微知著的手法,那穿穴中西自立新义的格局,十足大师气象,是真上可与乾嘉耆硕、外能与罗素伯林等西儒从容商讨的一代巨子。但是,我们同样需要清楚的是,到了现代社会,所谓“学者”,终究是要靠著作、靠成果,来论定其学术身份与历史地位的。陈先生的根本问题在于,他所写的作品,并没有展尽其才,他是赍志而没,终其身都没有写出可与他“大师”声誉相匹配的大著来。以惟成果验明正身论,他如今的名望,确实是被夸大了。
文章插图
晚年用10年为名妓柳如是写传与他差不多同列的民国“大师”,王国维有《观堂集林》,罗振玉有《殷墟书契考释三种》,章太炎有《訄书详注》,熊十力有《原儒》,钱钟书有《管锥编》,连实力偏弱的钱穆,都有九州出版社给搞的《钱穆先生全集》57种70多册作出无言之证。而陈先生作为“全副身家”的“四稿一传”,平心而论,有哪一部可以比拼,如何体现“当代一人”,如何能够“超越乾嘉诸老”?在我看来,陈先生作为学者,最称遗恨的地方,当在于他有天才之具,有硬核实力,却因种种纷扰,没有写出与才智相匹的、堪称石破天惊的著述来——晚年燃烧所有余光,泰山压卵,狮子搏兔,只为一介与中国历史大局无关痛痒的伎女立传,甚至都是浪掷才情。
- 那个年代!38年,获诺贝尔奖的美国作家,预言中国未来却没人信,今预测成真
- 苏轼#宋朝人下馆子时,经常说“小二切二斤肉来”,这肉是什么动物的肉?
- 坟墓&盗墓贼看见古墓旁有柳树为啥扭头就走?原来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 彩虹@林徽因问徐志摩,等到彩虹了吗诗人是这样回答的,怪不得吸引人!
- 山海经#《山海经》里的不周山是真的存在的,神话里不是骗人的!
- 男人@他只活了30年,却是300多年来中国最深情的男人!
- 武侠剧$武侠剧中练错了依旧威力强大的五大神功,九阴真经第四,第一是它
- 动力|职场中,滑落“低谷”的真相,大多数人都会经历,尽早避开“坑”
- 考试|“慢就业”心态调整的方法
- 求职|关于简历的项目经验的内容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