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非遗里的春节丨涉县赛戏:中国古代戏剧的“活化石”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原创稿
文章插图
人民网石家庄2月1日电 (杨文娟)“三缕胡须一缕长,家住蒲州在解良。大哥擎天白玉柱,巍巍架海紫金梁……”春节前夕,积雪未化,天寒地冻,在河北涉县弹音村赛戏展室内,却是锣鼓声起,戏声连连。55岁的涉县赛戏代表性传承人汤香平和他的伙伴们正在加紧排练《虎牢关》,这是今年春节期间的表演剧目之一。
赛戏是华夏文明的一种古老剧种,又称排赛、对戏,生存和发展于上古农耕社会,兴盛于明清年代,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2008年6月,邯郸赛戏(涉县赛戏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汤香平也成为了涉县赛戏的代表性传承人。
文章插图
涉县赛戏代表性传承人汤香平。 冯晓广摄
循着锣鼓声、唱戏声走进赛戏展室,汤香平正在认真地讲解《虎牢关》的“排兵布阵”、人物出场顺序和锣鼓的配合等。
“2013年,我们成立了赛戏展室,赛戏的老剧本,老服装,老物件都放到展厅内,专门保护起来。”据汤香平介绍,赛戏在表演上为白话式,腔调浑厚淳朴,富有浓郁原始韵味;内容上主要为军国征伐类,如白壁关、宁国府、虎牢关、打蒋全等;剧情多拼杀场面,不求精致但要威武粗犷。同时,赛戏语言丰富,动作夸张,伴奏只有打击乐,没有弦乐。“这些剧目在春节期间我们都要演出,受疫情影响,今年只到庙里演出。”
据了解,在弹音村,村民认为赛戏演出是保佑每家平安、幸福、健康,因此都积极参与赛戏活动,有新的成员加入,汤香平都会认真为他选角色,从台词到动作,从脸谱到试装,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虽然训练时间短,但由于唱腔、动作要求不高,如同一般人说话、动作一样,学起来也并不困难。
文章插图
涉县赛戏代表性传承人汤香平给演员化妆。 李献海摄
汤香平表示,“赛戏特别质朴,非常接地气。你看,武将出场都是身带武器,两张凳子就代表两匹马,武将站在凳子上就是骑马,在马上交战。化妆也比较粗糙,黑脸就抹黑,红脸就擦点红,能体现人物性格就行。”
汤香平与戏剧结缘,主要是家族的传承。“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从事赛戏这个行业。上世纪80年代,我十四五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开始学习赛戏,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了。”汤香平说。
作为涉县赛戏的代表性传承人,汤香平深感责任在肩。“为了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赛戏这种难得的艺术瑰宝,让其重新焕发出魅力,我先后收徒20余人,年长的60多岁,最小的4岁。只要他愿意学,我就免费教。”汤香平介绍道。
文章插图
涉县赛戏代表性传承人教小徒弟表演赛戏。 李献海摄
据了解,弹音村的赛戏展室既是涉县赛戏每年排练演出的地方,也是赛戏传承的培训基地。现在还在读小学的杨震栋只要一有时间就来学赛戏来,他说:“从小看赛戏,很喜欢。”
【 涉县@非遗里的春节丨涉县赛戏:中国古代戏剧的“活化石”】“今年,我还给小徒弟们创作了一台新戏《战冠毒》,写的是战疫驱病的内容。小孩们都练得非常认真,学得非常快,家长也支持。”汤香平不断创作编写符合时代的新剧本,“我希望赛戏不仅能传承古老文明,也能寄托和衍生出新的希望。我想让涉县赛戏成为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文化印记。”
- 周作人!鲁迅与故乡:爱与恨的纠葛背后,是一堆“他最不想提及的伤心事”
- 只此青绿|“青绿腰”是如何练成的?
- 光绪帝&晚清瑾妃记的皇家账单曝光,字体让现代人汗颜,比书法家更胜一筹
- 奶酪体$从楔形体到奶酪体,再到鲸落体,字体里边最野的,还得是医学体
- 长锋笔$祝枝山的书法,打破馆阁体的书风,被誉为明代“书之中兴”
- 卢钧#八十岁的柳公权在大朝会上弄出重大差错 还好只扣了三个月工资
- 春节|我的春节Vlog丨看你的新春故事 如何精彩上演~
- 美术生@美术生学霸笔下的明星素描,跃然纸上惊艳众人,堪称灵魂画手
- 手绘#美术生手绘希林娜依·高,被开始的图片吓到了,最后变魔术吗
- 鲁迅的故乡$当代大家吴冠中晚年干的这件事,让造假者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