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滚灯|上海的海|奉贤滚灯:七旬老人走遍镇居委会,推广滚灯40年( 三 )


在实践过程中 , 还是出现了另一个难题 , 该如何固定LED灯呢?表演人员舞两下 , 灯带竟从滚灯中间脱落 , 电线也被扯断了 。 滚灯舞动时的离心力加上竹条的弹性 , 有时人还要坐在滚灯上 , 也难怪灯带断掉 。 通过尝试不同材质的固定材料 , 我最终选择了橡皮筋 。 橡皮筋弹性十足 , 可以缓解冲击力 , 又可以固定在正中间 , 终于避免了灯带总是由于震动而断掉不亮的问题 。
同时 , 我也精心设计了滚灯的外包装 , 将原木色的竹条包上彩纸 。 我曾经尝试过给木条刷上油漆色 , 也包过哑光彩纸 , 但最后比较下来 , 还是选择用金黄色的镭射纸包裹大滚灯 , 用银白色的镭射纸包裹中滚灯 , 这样既能让滚灯反射舞台灯光 , 使得表演绚烂夺目 , 也能增加滚灯的使用“寿命” 。 从裁到贴 , 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完成 。 光是给一个大滚灯贴纸 , 就要花上一天的时间 。 我也买了电烙铁、胶水等工具 , 自己修滚灯 。 走了好多弯路 , 到最后总算成功了 , 也有一种闯劲、一种韧性 。
滚灯是奉贤民间文化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 是个品牌项目 。 所以我会时刻维护品牌的形象 。 从外包装到里面的灯 , 我都让它们保持闪亮的一面 。 我现在七十多岁 , 已经和滚灯结缘四十多年了 , 只要我还干得动 , 就要让滚灯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
传灯
2006年 , 全国各地开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奉贤滚灯的申报材料都是我写的 , 为了梳理清楚奉贤滚灯发展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等内容 , 我在这一年里四处采风 , 翻阅了各式各样的资料 , 包括地方志 , 也跑遍柘林地区大大小小的村庄 , 召集60岁以上的老人开座谈会 。 另外 , 二十年来我也亲身参与过许多滚灯的普及、推广活动 , 了解滚灯的特色、现实意义以及社会效益 , 对撰写申报材料挺有把握 。
2008年 , 奉贤滚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在这之后 , 我也更专注于滚灯传承工作 。 我提出了“滚灯项目全覆盖 , 一村一品创特色”的口号 , 所以柘林镇的每一个村委会、居委会都成立文体队来参与滚灯项目 , 我也要为他们编创滚灯舞、滚灯操 。 全镇的居委会、村委会我都去过 , 因为要亲自辅导群众 , 让他们更快学会滚灯 , 同时也促进汇演和比赛办得更成功 。 疫情之前 , 我们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比赛 , 过大年前夕也会组织滚灯专题汇演 , 尽量多为老百姓创造展示风采的平台 。
王正荣辅导村民学滚灯
我从“滚灯进社区”中尝到了甜头 。 任何一项非遗 , 没有群众参与 , 就没有了生命力 。 在一次次滚灯活动中 , 人们能够延续这份有关传统文化的记忆 。 除了组织“非遗在社区”、滚灯艺术节以及大小民间滚灯活动外 , 我也把滚灯带入校园 。 有时候我没办法一个人负责多个学校的滚灯培训课 , 也会请成人滚灯培训班的优秀学员去授课 。
现在提倡发展文化产业 , 开发文创产品 , 所以我设计了滚灯香囊 , 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滚灯、了解滚灯、传承滚灯艺术 。 家长和孩子来参加滚灯活动 , 我会先带孩子去滚灯陈列室了解滚灯历史 , 然后再教他们制作轻巧可爱的迷你型滚灯 。 一个滚灯卖50元 , 同时也教会孩子们如何做滚灯香囊 。
近几年 , 我也成立了“王正荣非遗工作室” , 主要是挖掘、梳理柘林地区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 , 开发相关课程 , 提升其新内涵、新价值 , 同时也会配合政府开展传承队伍的培训活动 , 或是指导各村居、企事业单位、学校的优秀文化传承 。
王正荣正在为胡桥学校的学生排练滚灯操赵晨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