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德藻|知足常乐,萧德藻《樵夫》

一担干柴古渡头 , 盘缠一日颇优游 。 归来涧底磨刀斧 , 又作全家明日谋 。
樵夫 , 是上山砍柴的人 。 在文人笔下 , 樵夫和“渔父”一样 , 代表了文人墨客对世外高人的美化 。 这时 , 他们不是底层的劳动人民 , 而是隐士一样的高人 。 他们站在超脱的立场 , 观看凡尘俗世的种种变化 。 南宋诗人萧德藻以此为题 , 写了一首诗名为《樵夫》 。
萧德藻和杨万里是好朋友 , 有人夸张杨万里写诗好 , 杨万里说 , 萧德藻的作品比他好 。 宋末元初有个叫方回的评论家说 , “萧德藻去世很早 , 否则他在诗坛上的地位可以超越杨万里 。 ”既然有人夸他写诗好 , 那就好好品一品这首《樵夫》 。
萧德藻|知足常乐,萧德藻《樵夫》
本文图片

樵夫挑着一担干柴前往古渡口 , 古渡口人来人往 , 方便卖柴 。 樵夫用一担柴可以换取一天的生活盘缠 。 “优游”一语双关 , 有两层意思 。 卖柴的钱 , 足够一天的花销 。 一天砍一担柴就可以养活自己 , 这样的生活十分悠闲 。 从后面两句诗看 , 萧德藻更想表达生活悠闲 。
卖完柴 , 回家的路上 , 樵夫在山涧里磨斧子 。 把斧子打磨锋利 , 明天又是富足洒脱的一天 。 看看樵夫的生活 , 是不是特别让人羡慕 , 一担柴换来衣食无忧 。 情况真的如此吗?南宋时期 , 朝廷受到外敌威胁 , 百姓生活相当贫苦 。 陆游写过 , “身老啸歌悲永夜 , 家贫撑拄过凶年” 。 很明显萧德藻在美化生活 , 故此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因 。
萧德藻|知足常乐,萧德藻《樵夫》
本文图片

【萧德藻|知足常乐,萧德藻《樵夫》】根据史书记载 , 萧德藻这个人生性淡泊 , 对名利没有什么兴趣 。 杨万里推荐他当官 , 他推脱自己身体不好 。 结合萧德藻性格特点就可以想明白 , 他在写《樵夫》的时候 , 并没有采取写实的手法 。 樵夫 , 只是他作品中的文学意象 , 他通过塑造理想中的樵夫 , 表达自己对物欲没有过多要求 。 他保持着超然物外的立场 , 旁观现实生活 。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 , 萧德藻写这首诗是不是有些消极 。 同时代的陆游经常流露出忧思悲愤 , 萧德藻好像什么也不关心 , 似乎缺少了文人身上的担当 。
萧德藻|知足常乐,萧德藻《樵夫》
本文图片

这一点 , 要站在萧德藻的立场上理解 , 对于他而言 , 并没直接说 , 樵夫生活得很幸福 。 只是人们通过他的描写 , 会联想到美好的一面 。 也就是说 , 当樵夫成为一个文学形象后 , 已经和现实生活中的樵夫脱离了关系 。 始终要记得 , 萧德藻只是借用樵夫的形象 , 描写自己的生活态度 。 弄清楚这一点 , 就读懂了整首诗 。
萧德藻|知足常乐,萧德藻《樵夫》
本文图片

一首诗可以有多种解读 , 古人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诗无达诂” 。 诗的美感 , 诗的意境 , 诗的表现力 , 不同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