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东西问

中国如果能多出一些像吴冠中这样的大家 , 中国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一定会越来越大 。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采访人员:陈瑜波
全文字数:2572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绘画|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东西问
本文图片

中国画重写意 , 西画重写实;中国画重神韵 , 西画重形似;中国画含蓄、内敛、中和 , 西画开放、强烈、直接……一直以来 , 中国画能不能借鉴西画、如何“洋为中用”成为美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究竟有何本质区别?背后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哲学?中国画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守自己的“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辉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 对此进行解读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中国画有哪些独特性?与西方绘画有何本质区别?
陈辉:中国画在世界艺术史上较为独特 。 从哲学上来说 , 任何文化形态都是受思想支配的 。 中国画受道家、儒家思想等的影响 。 道家强调“师法自然”“天人合一” , 主张以自然为师、到自然中去体会灵感 。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习惯通过卧居、游历 , 感受四季朝暮 , 来表现“胸中丘壑” , 画的是感受和印象 , 而非西画中的物理性、客观性的风景 。
儒家思想强调一个人的修为、思想厚度及生命阅历决定了“画品” , “画如其人” , 即画的格调与意境 。 这些因素导致我们在认识论上与西方不同 , 中国画是一种“由内向外”的表达 , 先强调内心的修为和感受 , 通过观察自然形成一种意识 , 再去表现物像 。
绘画|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东西问
本文图片

中国画作品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张斌 摄
而西画受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等理论影响 , 更强调物像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 注重黄金分割等比例结构 , 追求理性的美感 。
绘画|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东西问
本文图片

英国画家伊丽莎白·巴特勒(1846-1933年)的作品《加入康诺特的游骑兵》 。 中新社采访人员 杜洋 摄
从具体表现手法上来说 , 中国画与西画有五点不同 。
一是透视 , 中国画的透视是二维的、平移式的 , 西方讲究焦点透视、近大远小;
二是色彩 , 西画的色彩追求真实客观 , 中国画的色彩是主观的 , 是一种从生活中提炼出来高于生活的悟性 , 再去营造画面;
三是造型 , 中国画以线造型为主 , 西画以面造型为主 , 如通过冷暖色块形成交界线;
四是空间 , 西画把物像表现得较为立体 , 例如画人物会科学地分析受光面、高光、明暗交界线、投影等 , 中国画相对是平面的 , 在二维空间里的表现方式更自由;
五是材料 , 西方的油画是画在油画布上的 , 油彩可以覆盖、修改与添加 , 中国画主要在宣纸上用笔墨表现 , 是一种“减法” , 一笔定成败 。 没有经过千锤百炼 , 画中国画还是很有难度的 。
绘画|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东西问
本文图片

徐悲鸿作品《奔马(送白石)》 。 中新社采访人员 陈超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曾用水墨表现威尼斯水城、罗马老街、瑞士小镇等 , 中国水墨画能为这些西方建筑或风景赋予怎样的神韵?
陈辉:水墨这种绘画语言有很多优势 。 它是黑白的 , 自带历史的沧桑感与厚重感 , 很好地契合了这些西方古建筑的特质;它是多变的 , 在表现罗马柱的断垣残壁时 , 可以用一种较悲怆的笔触 , 而在绘制威尼斯水城时 , 中国水墨画中水特有的流动性、意韵性及墨分五色的变化 , 能赋予威尼斯水城一种中国江南小桥流水的感觉 , 像一首抒情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