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春节档影片不香的“锅”,高票价不背

票价|春节档影片不香的“锅”,高票价不背
文章图片

韩浩月/文虎年春节档成绩单出来了 。 数据显示 , 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票房总数为60.36亿元 , 出票数为1.14亿张 , 放映场次312.8万场 , 排在2021年(78.42亿元)之后 , 位居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位 。
与春节档八部电影一起成为热门话题的 , 还有“高票价”和“观影人次下滑” 。 2022年春节档全国平均票价为52.8元 , 这一价格在2021与2019年 , 分别是48.9元和44.7元 。 涨价虽是显而易见的 , 但单就平均票价来看 , 涨价幅度也并非“失控” 。 于是 , 耐人寻味的问题便产生了 , 为何今年“高票价”给观众带来的痛感如此之强?
舆论不乏声音认为 , 观影人次下滑与高票价有直接关系——疫情导致消费者压缩开支 , 看电影首先成为被砍的对象 。 但来自网联清算平台的数据显示 , 春节假期前五天 , 网联平台共处理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62.36亿笔 , 金额4.2万亿元 , 同比增长5.30%和11.58% , 餐饮、娱乐、购物等是假期消费的主要场景 。 通俗地理解 , 今年大众在消费方面并不吝啬 。 今年春节档票价虽高 , 但相对于其他消费 , 仍然处于“口红效应”涵盖的范畴之内 。 观众说“看不起”电影 , 除了最直观地表达对“高票价”的不满外 , 一定还有其他隐蔽的原因 。
从购票平台的打分状况看 , 春节档“一超多强”得到了验证 , 多数电影都达到了9分以上;从社交媒体的反应来看 , 每部电影也都有大量的网友表示“好看”值得支持;但在相关新闻报道的评论区 , 多数网友觉得今年春节档电影整体不行 , 不足以吸引观众必进影院欣赏 。 这三种声音 , 分别对应了购票观众、营销宣传、未购票观众(节制消费观众)这三大群体对于春节档的态度 。 这其中 , 未购票观众以及只选择看一部的节制性消费者的态度 , 或更能帮助人们看清春节档真相 , 发现“高票价”与“观影人次下滑”背后的真实状况 。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逆袭 , 《四海》因为车祸等情节遭批评 , 以及《熊出没·重返地球》冲进票房“四强” , 这三点均证实春节档的“合家欢”属性仍然不容更改 。 《奇迹·笨小孩》虽然口碑不错 , 但励志、催泪的背后 , 还隐藏着诸多沉重 , 这种沉重或限制了它的票房爆发 。 《长津湖之水门桥》与《狙击手》作为战争片 , 在过去选择进入春节档是需要慎重决定的 , 这些年春节档经常各种类型电影“大混战” , 才为战争片进入该档期趟平了道路 , 但观众骨子里希望在这一档期看喜剧、感受温暖的需求 , 始终没有变过 , 两部战争片实现不了高票房在情理之中 。
今年春节档影片供应貌似丰富 , 但与数以亿计的观众整体需求是错位的 。 只有一种可能 , 观众才可以在春节档接受非喜剧、非温暖情感的电影 , 那就是能够打破档期界定、能刷新观众认知的真正大片、佳作、经典 。 购票观众觉得春节档电影还不错 , 那是因为没有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 , 他们只不过是在“可打高分与可打中分”、“可看与可不看”之间 , 选择了前者而已 。 而未购票观众的冷静 , 一方面可以视为理性消费观念在起作用 , 另一方面 , 是觉得这一档期的电影并未拥有足够多的看点 , 让他们有必看的愿望 。
今年春节档留下来的经验 , 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 。 一是要真正地认识档期特征 , 提前规划定档电影的类型 , 科学分配投放电影的类型特征 , 让更适合春节档的作品现身于影院;二是春节档电影在提供娱乐、情感慰藉功能的同时 , 一定要追求成为经典 。 唯有经典电影才能让人念念不忘 , 也唯有真正的佳作 , 才能让一个黄金档期不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