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里!莫言:人越清醒,越简单
文章插图
成长是做加法,成熟却是做减法。
作者:洞见·yebo
莫言曾在一次演讲中说:
维持人类生命最基本的物质是空气、阳光、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
一个人活着,其实所需甚少,要的太多必遭欲望反噬,想得太多必使身心俱疲。
成长是做加法,成熟却是做减法。
人生最难的清醒,便是告别复杂,回归简单。
1
精简圈子,专注自我成长
人在年轻时,总想着能游遍五湖四海,结识各路好友。
年纪大了就会渐渐懂得,二三知己,胜过万千泛泛之交。
1988年,莫言和余华一同就读于北师大作家研究生班,并且同住一宿舍。
当时莫言在文坛刚刚崭露头角,常有各种应酬和邀约。
有次莫言参加一个饭局,刚一落座,旁边的人就都围过来,一边叫着“莫老师”,一边递上名片介绍自己。
为了不失礼,莫言含笑接过,强迫自己与他们寒暄,尽管之前从未见过这些人。
酒过三巡,场面热闹起来,大家都在吹嘘自己过往的经历。
有人就问他:“莫老师,你的《红高粱》写得真好,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莫言摆了摆手说:“没啥故事,就是闷着头写出来的。”
那人听后脸色一沉,酒劲也上来了,说:“莫老师,看不起我是不是?”
其他人也在旁边乘势鼓噪起来,莫言实在受不了了,借故上厕所,出门就回宿舍了。
之后再有饭局,他也不再参加,直接推脱掉。
当别的同学去参加聚会的时候,他就和余华待在宿舍,聊文学,写小说,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消息传来,举国沸腾,很多人都跑来套近乎,请他参加活动。
他的手机一整天都在响,最后受不了,干脆直接关机,一个人躲进了书斋。
平时阅读和写作,空闲时听听戏曲、练练书法。
偶尔喊上几个好友聚聚,或者出去旅游,这些使他感到了久违的轻松和惬意。
听过一句话:
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内心空虚的人总是喜欢此处凑热闹,而成熟的人却懂得精简社交,在清静中提升自己。
余生不长,不要为无关的人浪费时间,不要因为没意义的事消耗精力。
学会缩小交际圈,更多专注于自我,定能活出最舒适的人生。
文章插图
2
物欲简朴,才能精神丰盈
《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要面对各种欲望和诱惑。
若是过于追求物质的刺激和享受,那必然会导致心灵的迷失与沉沦。
2010年12月,莫言在一次演讲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印度山村,经常有猴子下山骚扰村民。
为了捕捉猴子,村民们特意制作了一种木笼,笼中放着美味的苹果。
猴子们看到后,经不起诱惑,拼命地把手伸进笼子里去。
抓住苹果后,却发现手被卡住,怎么也抽不出来,猴子们急得抓耳挠腮,却死死不肯松开手,最终被村民们轻松地逮住。
其实人也一样,被欲望拿捏,就只能失去自由,任人摆布。
唯有回归简单,不为物欲裹挟,你才能悟出生活最本真的滋味。
莫言获奖后不久,“中国首善”陈光标,就宣布无偿赠与他一套北京的别墅,价值上千万。
可没想到,这份唾手可得的巨额财富,却被他干脆地拒绝了。
- 刘歆!鬼谷子:人越是混不出本事,越要牢记这两条天规,人生很快会顺畅
- 招聘|“你对别人越好,别人对你越狠”:这些人,终究会伤得你体无完肤
- 剧本创作$莫言新春秀书法,一起来看看
- 莫言&领诺奖时杨振宁挖苦莫言“你我出身不同”,莫言回答让人叫好
- 徐老师&莫言:十二岁被父亲母亲哥哥差点打死,三十岁靠演绎此事一举成名
- 出版者周刊&莫言:如果不是因为写了《生死疲劳》,我估计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
- |瞧瞧人家莫言,再看看妖怪
- 阿普顿!看了《新版乌鸦喝水》,我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越努力越贫穷
- 曾氏@“穷人越穷越不看,富人越富越爱看”,读懂这8本奇书,城府比海都深
- 透明的红萝卜&1967年,莫言因拔了生产队一根萝卜,被父亲用蘸盐水的绳子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