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1.2
孟子见梁惠王 , 王立于沼上 , 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 , 虽有此 , 不乐也 。 诗云:‘经始灵台 , 经之营之 。 庶民攻之 , 不日成之 。 经始勿亟 , 庶民子来 。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 麀鹿濯濯 , 白鸟鹤鹤 。 王在灵沼 , 于牣鱼跃 。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 而民欢乐之 , 谓其台曰灵台 , 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 古之人与民偕乐 , 故能乐也 。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 。 ’民欲与之皆亡 , 虽有台池鸟兽 , 岂能独乐哉?”
这是发生在君王私家园林里的一段对话 。 在行文上 , 孟子和梁惠王对话有一个特点 , 只要梁惠王一开口 , 孟子就好像明白了梁惠王的整个思想结构和行为方式了 , 然后就开始论辩了 , 似乎梁惠王说一句话就可以引燃孟子似的 。
借此说三点:
其一呢 , 孟子的思维是非常地敏捷 , 并且很敏感 , 只要梁惠王一开口 , 孟子都能敏锐地感知到梁惠王要表达什么 。 孟子更可贵的是他始终明白自己要说什么 , 似乎不管对方说什么 , 孟子都可以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导到仁义、仁政上 , 读者也并不觉得牵强 。
其二呢 , 孟子的直心直言直行 。 孟夫子说话一点也不委婉 , 一点也没有弯弯绕绕的东西 , 直接说出想和对方谈的 , 一点也不兜圈子 。
第三呢 , 孟子太擅长因势利导 , 借题发挥了 , 对方抛出一句话 , 立刻就可以成为他的踏板或者垫脚石 , 这恰恰也反应了他的直接 , 接你话 , 但是节奏还是我来带 。
孟子见梁惠王 , 王立于沼上 , 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意思是孟子见梁惠王 。 王站在池塘边 , 看鸿雁麋鹿 , 说:“贤者也享受这种快乐吗?”
按照我等常人 , 也就是喜欢或不喜欢 , 说出原因 。 天地万物有其美 , 有其趣 , 有闲心有空闲来享受 , 当然快乐啊!但是孟子没有这样回答 , 我们来看看孟子是怎么回答的呢?
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 , 虽有此 , 不乐也 。
白话是只有贤者才能享受这种快乐 , 不贤者即使有这些 , 也无法快乐 。
梁惠王自比贤者 , 孟子反将一军 , 王上啊 , 你和贤者是有差距的 。 贤者不仅仅顾及眼前之景致 , 他顾及的东西更深远呢!于是乎 , 孟子讲了两个故事 。 第一个故事是周文王建设园林的故事 , 一个是夏桀的故事 。
诗云:‘经始灵台 , 经之营之 。 庶民攻之 , 不日成之 。 经始勿亟 , 庶民子来 。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 麀鹿濯濯 , 白鸟鹤鹤 。 王在灵沼 , 于牣鱼跃 。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 而民欢乐之 , 谓其台曰灵台 , 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 古之人与民偕乐 , 故能乐也 。
《诗经》说:‘开始建灵台 , 测量又施工 , 百姓齐动手 , 很快就落成 。 王说不着急 , 百姓更卖力 。 王到灵囿来 , 群鹿好自在 , 群鹿光又肥 , 白鸟白又亮 。 王到灵沼来 , 满池鱼跳跃 。 ’文王借助民力建台修池 , 老百姓却很高兴 , 把那台叫做灵台 , 把那池叫做灵沼 , 为里面有麋鹿鱼鳖而高兴 。 古人与老百姓同乐 , 所以能享受快乐 。
文王与老百姓之间是没有距离的 , 他的园林也是百姓的园林 , 君王与老百姓同乐 , 老百姓也乐于共建这个园林 。
这里有三点:
其一 , 故事是引用《诗经·大雅·灵台》 , 这是一首赞歌 , 赞扬文王之德的 , 大雅多用赋和比的手法 , 有一定的事实性 。 但是呢 , 孟子引诗 , 讲求以意逆志 , 以己意推求诗意 , 诗中人之真实的想法 。 所以这个故事讲的是文王与百姓同乐的故事 。
- 孟子$鬼谷子:想要摸清别人真实想法,一句话不妨看看,或能受益匪浅
- 老子#上联“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五子名扬千古”,下联太经典了
- 孟子!孟子的公正思想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结合将孔子亲疏尊卑思想而应用
- 骆玉明#复旦中文系教授B站分享读书之乐,用《诗经》集句陪Z世代过大年
- 邓海建!人勤春来早:在“破五节”尽享冰雪之约、虎年之乐
- 孟子!“七十三”和“八十四”,为何是民间特别忌讳的两个年龄
- 孟子$孔、孟、颜、曾四圣怎么排位?为何起名字辈用一样的,由谁定的?
- 孟子$古代穷人吃什么?菜单放到如今,你可能一口也不愿吃
- 李耳&孔丘称孔子,庄周称庄子,孟轲称孟子,李耳为何称老子!
- 之乐|化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