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张|“抟泥塑人间”——天津“泥人张”的俗世传奇

“泥人张”原是时人送给天津民间泥塑艺人张明山(1826—1906)的称号 。张明山18岁时已名动京津,后创建了“塑古斋”泥塑作坊 。张明山的后人继承了张明山的事业,融入了时代审美和技艺创新,把“泥人张”这一称号世代流传下去 。今天人们在提起“泥人张”时,想到的已不再是张明山,而是天津著名的老字号,甚至是北方泥塑风格的代表 。
泥塑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或捏制或翻模,搦泥成形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才有了人间万象 。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已有了泥塑的踪迹 。汉代先民墓葬中亦常见泥塑人偶或动物的陪葬品 。魏晋隋唐寺庙中的泥塑佛像,标志着泥塑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宋以后,不仅宗教题材的泥塑继续繁荣,民间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 。
泥人张|“抟泥塑人间”——天津“泥人张”的俗世传奇
文章图片
售泥孩者,选自清﹒董棨《太平欢乐图》
泥人张|“抟泥塑人间”——天津“泥人张”的俗世传奇
文章图片
凤翔泥塑“大坐虎”
泥人张|“抟泥塑人间”——天津“泥人张”的俗世传奇
文章图片
惠山泥人“大阿福”
“泥人张”的成名必然以天津本地的民间文化与泥塑产业为依托 。过去在天津,也有泥塑产业 。天津卫地处九河下梢,自隋代大运河开通后,水陆码头陆续建起,至元朝时已成为重要的军镇和粮运中心 。漕运的兴盛,不仅从南方带来了粮食,也带来了妈祖文化 。天津天后宫里供奉的妈祖,不单是海神,还能保佑当地人子孙延绵 。天津人求子的习俗便是去天后宫栓一个泥娃娃 。逐渐,与泥娃娃相关的泥塑产业也发展起来 。
泥人张|“抟泥塑人间”——天津“泥人张”的俗世传奇
文章图片
“泥人张”张明山
泥塑界“大V”张明山
不同与中国的其他泥塑产地的形成,泥人张彩塑风格的定型与创始人张明山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
据说,张明山的父亲张万全是个读书人 。张明山年少时随父亲从浙江绍兴迁居天津 。张万全在天津靠制作贩卖一些小泥塑为生 。为给家里帮工,张明山很小就跟父亲学会了一些泥塑技艺 。13岁时,他离开了私塾,开始专心做泥塑 。一开始张明山也多摹仿制作流行的耍货,不过他擅于观察勤于学习,很快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与泥塑制作结合起来,开创了亦俗亦雅的风格 。
泥人张|“抟泥塑人间”——天津“泥人张”的俗世传奇
文章图片
张明山塑《余三胜戏装像》
泥人张|“抟泥塑人间”——天津“泥人张”的俗世传奇
文章图片
张明山塑《谭鑫培便装像》
泥人张|“抟泥塑人间”——天津“泥人张”的俗世传奇
文章图片
谭鑫培先生便装照
天津赶庙会时会搭建一些茶棚,供人看戏时休憩 。当地绅商们借庙会的茶棚陈列字画古玩,来展现自己收藏的艺术品 。张明山趁此机会,欣赏到了许多名家字画 。长期的学习观摩,提高了张明山的艺术修养 。后来他自己学习书画,研究石刻和碑文上的古朴图案和花边 。据清末天津教育家严范孙回忆,张明山“能画巨幅山水,工而且速”,他曾帮助天津名匠“包镶李”完成连景寿屏,“凡其阙处,悉以笔墨补之,峰峦楼观,顷刻立就,相得益彰,遂为名作 。”塑古斋二道门后院的正厅墙上,过去挂有一张约有2米高的寿星像,便是张明山所作 。今天津艺术博物馆就藏有一些张明山的白描画稿,似其为泥塑打的草稿 。这些皆可印证张明山亦善于绘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