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隶!隶书在汉代逐渐走向成熟,文字的形体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差异( 二 )


这类帛书应视为汉隶阶段性成熟之作,代表了上层社会在隶变过程中对古隶的取舍。虽说其中大部分笔画的汉隶写法已相对稳定,但仍存有不少古隶的成分,未完全演化成八分式的汉隶,部分部首仍取篆字形体,如“火、衣、也、心、地、等,与之后的北大简还存有差距。
形成这种不均衡的现象有多种原因,首先是秦末动荡,文事废弛,使文字书写呈自由发展之势。其次秦国强制性的文化政策,迫使六国不得不书写秦文,这种强迫虽使文字虽经过秦文化的渗透,但依然保存了楚人以前的书写习惯,使其形成与西北秦地书法迥异的书风。
古隶!隶书在汉代逐渐走向成熟,文字的形体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差异
文章插图

再次是隶变大环境所造成的,文字在隶变过程中,由于各阶层人士均参与其中,汉初官方没有统一标准,使文字呈现群体自由创作的现象。
再加上隶变使得很多字的形体,失去了原来字形对字义的显示功能,造成了字的形体与字义的脱节,又由于所受的文化程度、地域的差异性,人们在抄写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疑惑,使得大量的通假字、异体字出现,从墨迹观察,又存在一些共性。
古隶!隶书在汉代逐渐走向成熟,文字的形体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差异
文章插图

如一般经典书籍抄写的字体多典雅、庄重,文人笔意强烈,大多出自有较高文化修养和书写技能的人手,这部分书法往往表现出超前分书的特点。而那些书写与木楬等的一些药书、刑律等日常俗写体,往往表现出书写的滞后性。
最后是由于不同用途所用书体的差距、不同材质的差距等种种原因,让隶书在隶变过程中呈现多姿多彩的风格特色,使西汉初期隶书,体现出一般性古隶和超前分化型古隶。所以我们在判定作品时,不能仅仅依据字迹含有篆意、隶意的多少来定夺,而是要从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角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