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隶!隶书在汉代逐渐走向成熟,文字的形体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差异
西汉初期简牍隶书的风格特色可以统分为两大类:一、波磔萌芽期。这部分简牍主要出现在汉文帝、景帝以及武帝元狩年间。二、波磔的发展期。主要出现在汉武帝太始年间至宣帝神爵元年。
20世纪出土的一系列简牍墨迹中,处于隶变初期的有:马王堆简帛书、睡虎地西汉简、孔家坡简、凤凰山八、九号墓简以及临沂银雀山墓简和阜阳简等。
秦隶简牍中大量的弧线、括号状的半包围式的笔画大量使用,使字的体态多为椭圆状,而在西汉初期的简牍书中,多是曲线拉直、拆断笔画,极大的破坏符号的象征性,大量的消除篆书对称、匀整、纵长的书写方式,点、横、竖、撇、捺、这些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逐渐形成,汉字的重心开始下移,字的四角开始呈现方形。
文章插图
如“口”字,西汉初虎溪山、孔家坡等简中,多做两弧环保状,篆书笔意极强,而到西汉中期则均变为由四个直线组成的“口”,与现状隶书无多大区别,“月”、“宀”等偏旁均有所改变,半弧状消除,通过拆分,拉直、缩短笔画,西汉初出现隶、楷的写法。
笔画的拆减缩短又使字形从纵长趋于横扁,从而构成西汉简牍书的又一重要特点。汉字在隶变过程中,越来越追求字势的匀称美观,黄侃先生曾说:“古人于书非独记事载言而已,亦求美观。”秦隶发展到西汉初期,横势波磔笔和大量的长弧线开始出现,这种笔画不仅加强了字的波势,更让字看起来更加妩媚。
文章插图
古人对这种笔法情有独钟,在西汉前期的简牍中十分醒目、普遍。甚至一个单字就含有两处波势、弧形长笔。如马王堆简帛书、北大西汉简《老子道德经》等。
从出土的简帛书中,按照书写朝代及书写风格,由古隶至汉隶成熟的脉络,可从以下代表性简帛墨迹清晰的看出:西汉早期的马王堆简帛书、银雀山汉简、阜阳汉简、张家山汉简、凤凰山汉简——西汉中期走马楼西汉简、北大简、定县简、江淮下游地区的汉简等。
文章插图
【 古隶!隶书在汉代逐渐走向成熟,文字的形体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差异】西汉早期的这类隶书,有别与前面提到的秦代后期的古隶,这类隶书虽还具有古隶的神态,但字形结构已脱离秦隶的纵长形,已使人感受到分书时代的到来。隶变过程中过渡性的笔画,在这类西汉早期简牍中大量存在,如弧形斜长笔、波势不太明显的捺画,且多为圆形。
但隶书的代表性横画的波势,和长度还不够分量,与此同时汉隶成熟的特征,在上述提到的西汉早期简牍帛书中,也有相当范围地显露,尤其是在凤凰山汉简中尤为明显,这类简已具有十分精美的分书波挑,字形虽然较长,但波磔和掠笔的强烈装饰意味,让我们感觉到文字演变的迅速。
这种种迹象表明,西汉早期简牍字形演变程度极不均匀,有些仍近于秦简,保留较多秦隶写法,以银雀山简、谢家桥简、睡虎地、孔家坡等西汉前期简牍为代表,这类简牍直接继承秦隶,保存了秦隶朴厚稚拙的特点,粗细均匀、结构内敛、含蓄平和等。但波磔和掠笔已初见端倪,可视为汉初古隶特色。
文章插图
与同时期的简牍帛书墨迹相比较,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期作品,却表现出超前分书化的特征:右向波磔笔已大体成熟及稳定,长画逆入平出,字形扁方,横势强烈,结构多为方势直折,短笔藏头护尾,波挑和掠笔已具明显的装饰趣味,陈松长先生甚至认为,马王堆帛书已属规范成熟的汉隶。
- 欧体!他被誉为“清朝欧楷第一”,他的楷书和欧阳询相比差在哪?
- 万物#“三生万物,逢七必变”不是迷信,都在《易经》中,谁也躲不开
- |员工和领导相处,不要有这3种关系,让你在公司少走弯路
- 书院|中南门:在梵净书院,拥抱中国传统文化!
- 周介孚$鲁迅躺在病床上,小脚老婆赶了一夜80里山路给他买糕点,只换了一个字
- 香菱$林黛玉比薛宝钗强在哪?教香菱学诗的细节,展现出林家真正的实力
- 西牛贺洲&《西游记》天竺国王也不敬佛, 可见佛教在西牛贺洲的影响力之低
- 穿衣搭配|运势欠佳也不担心,属牛人想方设法扭转运势,在职场乘风破浪
- 书画家$范曾的书画作品用流水线生产而成,何以能做到年成交2个亿?
- 五大名窑@哥窑窑址何在?悬而未决,为何还能名列宋代五大名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