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必然要涉及到对中国古代井田土地制度的溯源探讨和对成都平原上的中心城市的“成都”词汇的溯源讨论。在扬雄的晚年时代,扬雄成为了西汉时代乃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古文字专家和中国语言学专家。
西汉后期的文字学家扬雄在述说自己为什么会走上文字学研究这条道路的时候,他就说道:“雄少不师章句,亦于五经之训所不解。尝闻先代蝤轩之使,奏籍之书,皆藏于周秦之室。及其破也,遗弃无见之者,独蜀人有严君平、临邛林闾翁孺者,深好训诂,犹见輶轩之使所奏言。”
扬雄在这里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信息,即,周王朝时代的“輶轩之使的奏籍之书”,也就是周王朝时代的专门负责收集中国各地方言和各国文字的专家学者们的文字学成果,大致在秦国时代,就已残破或遗弃,当时,是蜀地的蜀人中的一些热爱训诂的文字学专家学者们在重新收集和整理这些周王朝时代遗留的古文字学残缺文献,扬雄自己就是因为受到了蜀地的这种小字学的训话学风,他才开始走上文字学研究这条道路上来的。
文章插图
【 文字@根据秦汉时代产生的隶书字体来看看“公,私”的字义正解】“雄常把三寸弱翰,赉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於椠,二十七岁於今矣,而语言或交错相反,方復论,思详悉集之燕其疑。” 即,扬雄从27岁开始,走遍中国各地和遍访四方游客,以涂抹了桐油可以反复擦写的“油素四尺”的“桐油布”纪录和向“椠”的竹木牍上转录了大量的方言和各地异体古文字。
同时,扬雄也帮助今人廓清了历史上的一个文字学疑案,即《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爱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之说,也就是西汉王朝历史上首次编撰大型汉文字字典《仓颉篇》究竟是问世于什么年代?这部大型字典究竟是国家政府行为还是民间行为的问题?
根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小学字书问世的秩序情况可知,西汉时代,整理出规范小学文字著作的秩序是:汉武帝时代的司马相如的《凡将》一篇,汉元帝时代的黄门令史游的《急就》一篇,汉成帝时代的将作大匠李长作了《元尚》一篇,随后,就是汉成帝、汉平帝时代的扬雄作《训纂》一篇了。按照这样的小学字书著作秩序,以上所说的“汉兴,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作出五十五章的共3300规范汉字的《苍颉篇》当在何时呢?由于史书语焉不详,这个问题,就成为历史疑案了。
但是,根据扬雄在《答刘歆书》中所言和《汉书·艺文志》的介绍,今人可推论出,扬雄的蜀地老师林闾和严君平都应参与过编撰3300字的汉《苍颉篇》,所以,笔者认为,扬雄在汉平帝时代率领百余名小学学者编撰出的共有5340个规范汉字的《苍颉训纂》,应该就是奠基在林闾、严君平等人参加编撰过的这部《苍颉篇》基础之上的,这样,我们也就可推论出,这部明确史载的有3300个规范汉字的《苍颉篇》,应当问世于汉宣帝或者汉元帝时代。
文章插图
而且,我们还可推论出,汉武帝时代的司马相如作无复字的《凡将篇》之前,西汉王朝当局不应有任何整编大型字典的官方行为,因为,如果3300汉字的《仓颉篇》问世于司马相如之前,那么,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就不必要作《凡将篇》了,司马相如的《凡将篇》的字数究竟是多少,史书没有记载,但是,其规范字数应该远远没有《仓颉篇》的3300字的字数多。不管是3300字的《苍颉篇》,还是5340字的《苍颉训纂》,应该都是以汉隶书文字为基本楷本的字书,只不过这些字书中同时收集有与相应汉隶文字对应的秦篆和其他古文异体字而已。
- 古隶!隶书在汉代逐渐走向成熟,文字的形体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差异
- 尹东柱&或许人们把狂欢和爱情放在文字里是对的,因为它们别无去处
- 文字$古人是不是用文言文说话如果不是,为什么会出现文言文
- 海子|晚安 | 和许多动植物,和象形文字,讨论过你
- 乔雪阳$埃及古城出土大量文字陶片,里面还有学生被“罚抄100遍”的作业
- 出土$千年古墓出土一批竹简,文字内容记载,揭破流传千年的弥天大谎
- 颜文字#五本随身空间流小说,主角意外获得神秘空间,从此走上开挂的人生
- 山水画家@写生与创作|山水画家王峰的根据地
- 中国@中国文字多而杂,他首创现代汉字学,并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 文字#中国发现一上古文字,被誉“天书”,书写了5册夏代《连山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