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古人为什么写打油诗?打油诗有一种特殊的效果
前言前些日子,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打油诗是怎样被发明的?
最早的诗都是民间的歌曲,歌曲的特点是简单易懂,大多数属于白话诗。 而打油诗,基本和白话诗差不多。
例如诗经的国风,大多是流传于各诸侯国的民歌。能够流传下来的诗,大多经过文人的修改,值得刻板印刷或者传抄,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文人诗。
打油诗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文化水平不太高的人所作的诗,如普通百姓传唱的民间小调,有不少就是打油诗。另一种,有些墨水的人,专门写给文化水平不太高的人,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有利于流传。
一、唐朝王梵志的打油诗在隋末唐初,有一个著名的诗僧叫王梵志。这个人自幼也受到过教育,后来出了家。他的诗歌基本都是白话诗。例如: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王梵志的这些诗,使用的是生活俗语,所以更容易为百姓所接受。后来唐朝的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等人,经常模仿王梵志体作诗。
例如寒山的这首:
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
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
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
我笑你作诗,如盲徒咏日。
你王秀才笑话我不会作诗,我却看你作诗像瞎子咏太阳,不懂装懂。寒山出身于官宦人家,是个多次落第的读书人,自然懂得作诗。他的诗作中,当然有不少严格标准的格律诗,但是也有不少这样的打油诗。
寒山等人学习王梵志作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面对的读者,是大多为文盲的普通百姓。
文章插图
二、唐朝张打油:白狗身上肿唐朝不仅有王梵志、寒山等有文化的人作打油诗,也有知识水平不高的人作打油诗,例如著名的张打油。
明朝的杨慎在其《升庵诗话》 卷十四中,提到打油诗:
江南呼浅俗之词曰“覆窠”,犹今云“打油”也。杜公谓之“俳谐体”。
唐人有张打油作《雪》诗云:“江山一笼统......"《升庵诗话》
南方人把浅俗的语言叫做“覆窠”,即明朝人说的打油。杜甫称为““俳谐体””,杜甫有《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
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
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
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
对于普通人来说,杜甫的“俳谐体”还是有点点文雅。这方面,还是唐朝这位张打油的《 咏雪》够劲: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文章插图
三、宋朝诗僧打油诗唐朝有打油,宋朝当然也有。《全宋诗》释师观的《颂古十七首》写道 :
张打油,李打油,不打浑身只打头。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首打油诗后两句,引用了唐朝罗隐的《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前三句,出自宋人普济的《五灯会元》,说的是蒋山善直禅师的故事:
一日,留守陈丞相俊卿会诸山茶话次。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公案,令诸山批判。皆以奇语取奉。师最后曰:
张打油李打油。不打浑身只打头。陈大喜。
这首诗有什么禅机呢?那位读者明白,可以给大家解释以下。
文章插图
四、张打油语明朝李开先《词谑》中提到填词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就是避免咏张打油式的语言。有人问,何谓“张打油语?”
- 春江水暖&这3首著名的诗也曾备受质疑,是抬杠还是诗句确实有问题?
- 太极拳&他练就绝世武功,传人是马云保镖,被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冬奥&与冬奥对“画”!山东工艺美院师生“换个姿势”助力冬奥会
- 元宵&内蒙古展览馆喊你一起欢乐“闹元宵”
- 四大名著&11岁女孩发现“西游记”漏洞,四百年无人发现,专家都弥补不了
- 男人&贾平凹:“混得差的男人关心政治,经济差的地方饭馆多”戳中大部人男人的软肋
- 留学生&秋瑾曾与鲁迅大打出手,她拿把刀插在桌子上,对鲁迅破口大骂!
- 书法史!董其昌曾影响书法史几百年,水平不逊古人,他学到了王羲之的神髓
- 左手&叶剑英次子叶选宁左手挥毫惊艳网友,笔墨蹙旭惊电,无愧书坛绝唱
- 书法&有人说毛主席的书法是名人书法,我们看一下沈尹默是怎么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