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会|元宵节为什么离不开一个“闹”字? | 东西问( 三 )


我们看到 , 华人春节民俗中也融入了一些住在国的文化特征 , 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 如果华人民俗文化与当地文化“水土不服”的话 , 就很难传承下去了 。 华人民俗文化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 也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开放交融 。
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应用价值是其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 。 春节在文化内涵、社会价值与生活服务功能上都有广阔的意义 , 春节民俗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对家庭价值观的坚守、对历史和祖先的敬畏等都是春节走向世界的积极因素 。 另外 , 红火吉利、体现家庭美学的新春装饰 , 种类繁多、惊艳味蕾的春节美食 , 社火、赏灯、舞龙舞狮等动态民俗 , 都是易于与海外民众沟通的艺术语言 。
春节民俗走出去 ,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民俗文化送出去 , 而要让外国民众能够理解春节背后的理念 , 包括“和”的理念、求新的意识、对家庭的重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等 , 要用微小的故事和真挚的语言去讲述这些文化内涵 , 才更容易让外国民众产生共鸣 。
作者简介:
灯会|元宵节为什么离不开一个“闹”字? | 东西问
文章图片

萧放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包括历史民俗学、民间文化史、岁时节日与礼仪民俗等 。 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 , 曾主持承担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生礼仪传统的当代重建与传承研究”、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辽金元民俗文献史与数字化管理系统”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 出版《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等学术著作 。 发表《岁时——传统中国人的时间经验》《中国历史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纲》等学术论文约20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