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春节后第一个节日丨元宵节 既传统又现代

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下,传统的节日文化也在经历变迁。元宵节,这个春节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在现代化的城市里,正在变得和以前有些不一样。
灯光秀和花灯光影交错,晚会和庙会时空融合,乡村的花会中,来自城市的游客钻进了旱船,北方的饭店里,来自南方的汤圆端上餐桌……
“元宵节仍然是热闹的,但今天的热闹,和过去的热闹不同,今天的节日文化,也不只有传统的习俗,更有现代的元素……”民俗学者、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说。
元宵节
这是全民的节日
传统的农耕社会中,过年是最大的节日,从腊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但现代都市中,到了初七,似乎年就过完了。不过,高巍解释称,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元宵节和春节比较近,所以很多人放在一起过,尤其在乡村,因为农业生产节奏的关系,春节和元宵节之间,往往没有太明显的断裂。但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节日。”高巍说。
【 元宵节!春节后第一个节日丨元宵节 既传统又现代】春节讲团圆,元宵节也讲团圆,不论是天上的明月,还是地上的元宵、汤圆,都和团圆的期盼有关。但除此之外,元宵节还有另外一层意义。高巍表示,“春节是辞旧迎新,是新的四季轮回代替旧的四季轮回。元宵节则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确实有团圆的意思。但同时,它还有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含义,尤其是元宵节,往往和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很接近,春雨一来,就意味着地上的生物要萌发了。”
和安宁祥和的春节不同,元宵节的特点是“动”。高巍说,“古文中,春与蠢通,蠢蠢欲动,说的就是这个时候。人们过元宵节,叫闹元宵,看花灯,也叫闹花灯,就是这个意思。在古代,到了这一天,人们不是呆在家里,而是走出家门,融入热闹的街市中,和大家一起过节。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行走江湖的艺人,还是深居闺阁的女子,都可以大大方方地到街上去感受热闹的气氛,成为热闹的一分子。所以,元宵节,其实是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度过的节日,而是全民一起过的节日。”
不眠夜
这是古代浪漫节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和元宵相关的诗词,多带着浪漫的情怀。事实上,在古代,元宵节其实也是情人相会的节日。
在元宵节,除了看灯、猜谜、吃元宵、逛庙会等,传统社会中的年轻人,还会在这一天与有情人相会,或者和更多的年轻人一起活动,遇见生命中相爱的人。
和七夕相比,元宵节才更像是古代的情人节。高巍解释,“元宵节是带来春天的时节,万物萌发,人的情感自然也在其中。同时,灯和丁相近,古人天上一个星,地上一个丁,丁即是人口,和人们期盼添丁进口的愿望是一致的。”
和春节放鞭炮不同,过去的元宵节,主要放烟花,和鞭炮相比,烟花则更加衬托出元宵夜的浪漫色彩。
高巍介绍,老北京时代,元宵节非常热闹,白天是市,夜晚是灯,灯和市又互相交融,不分彼此,“元宵节放烟花,除了各家各户,还有以行业为主体的,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各个行业的协会都会放烟花。逛灯会的人往往会发现,一会儿这个行业协会在放,刚放完,另一个开始放了,人们也就跟着到处跑,特别热闹。”
在这个不眠的夜晚,城市里的灯火彻夜不息,街巷间的人潮摩肩接踵,这一天,金吾不禁,彻夜不休,“即便在礼教森严的朝代,元宵节时年轻的女子也是可以出门的。所以,这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