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小二!鲁迅写孔乙己的结局时,是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先生比我们想象中严谨

文|颜小二述哲文
孔乙己在鲁迅笔下,是一个善良而可悲的形象,人不是坏人,读书也不是坏事,但偏偏在那个腐朽的封建思想和黑暗的科举制度下,孔乙己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以“窃书不算偷”来自我安慰的旁人眼中的“迂腐穷书生”,着实可悲。
在《孔乙己》故事的结尾,鲁迅以第一人称视角写下“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句子中有“大约”,也有“的确”,于此,也有朋友指出,鲁迅的这句话是不是病句,存在笔误?
其实,就颜小二搜集的资料和分析来看,从绍兴方言的角度来说,这句话可能是方言中的一种表达,算不得是所谓“病句”或者说“笔误”;而从情感上看,鲁迅的这句话中的“大约”和“的确”倒是生动展现了鲁迅对孔乙己这类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同情”和“悲哀”。
或者这么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抵便是鲁迅写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的情感了吧。




颜小二!鲁迅写孔乙己的结局时,是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先生比我们想象中严谨
文章插图

1、鲁迅与绍兴方言鲁迅写文章,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是喜欢用绍兴方言的。关于这一点,从鲁迅的女弟子萧红对于他的相关回忆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萧红曾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用了大量绍兴方言以及习惯语行文,整篇文章充满生活气息吗,让人十分亲切,至于萧红为什么这么做,主流说法有两种。




颜小二!鲁迅写孔乙己的结局时,是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先生比我们想象中严谨
文章插图

其一,有朋友指出,萧红之所以用绍兴方言行文,大抵是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毕竟萧红是鲁迅的得意弟子,耳濡目染之下,萧红便继承了鲁迅先生行文贴近真实社会的习惯,而文章中的绍兴方言,或许便是萧红有意无意用这种方式给文章注入生命活力。
其二,也有朋友指出,萧红之所以在行文中使用绍兴方言,更多是为了表达自己对鲁迅先生的尊敬与怀念,特地模仿鲁迅先生的行文特色。



【 颜小二!鲁迅写孔乙己的结局时,是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先生比我们想象中严谨】
颜小二!鲁迅写孔乙己的结局时,是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先生比我们想象中严谨
文章插图

不管理由是什么,我们大抵也能从侧面看出鲁迅先生对绍兴方言的“衷情”。
除此之外,鲁迅先生于日常生活中和人交谈,许多时候说的也是绍兴话,这一点他曾在《南腔北调集》中提到:
“据说,我极喜欢演说,但讲话的时候是口吃的,至于用语,则是南腔北调。”
而鲁迅自己是绍兴人,绍兴境内南山北海,而那里的方言素有“十里不同音”雅号,于此,鲁迅可不就是“南腔北调”吗。
值得一提的是,在绍兴方言中,存在四个音节的词,当两个词语连用时,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可能发现但不确定的“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孔乙己》中最后一句里的“大约的确”可能便是绍兴方言的习惯。那么鲁迅先生于《孔乙己》中写的最后一句话,也说不上错。




颜小二!鲁迅写孔乙己的结局时,是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先生比我们想象中严谨
文章插图

2、鲁迅的“哀”和“怒”除了方言,鲁迅先生在最后一句话用了“大约”又用“的确”,还隐藏了他对“孔乙己”这类人的态度,他既“哀”也“怒”。
在颜小二看来,对于故事中的孔乙己,鲁迅并非是全盘否定的一种态度,他的态度,以故事中“我”的视角展现出来,是一种掺杂着同情,又有点“怒”其不争气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