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刘禹锡看到秋风写下一首诗,他一反悲秋的传统,却成就了千古绝唱( 三 )


而这首《始闻秋风》正是刘禹锡结束了23年的贬谪生涯回到洛阳时写的 。 其中的酸辛悲凉 , 其中的人生况味 , 可想而知 。
回顾了刘禹锡的人生足迹 , 所以再回头来看诗歌的开篇两句 , 其中寄寓的复杂的情感就不言自喻了 。 这两句既有对过往踌躇、顿挫时光的回忆 , 也有对此刻回到洛阳的欣喜 。 这样的人生经历 , 对刘禹锡来说 , 真的是悲喜交加 , 内心也是五味杂陈的 。
所以诗人在诗句中寄托了无限的苍茫感慨 , 这也正是诗句的耐人寻味之处 , 体现在这两句里的悲喜交织情绪也因此而成为底色涂抹在整首诗里 。 而且这两句大开大合 , 所形成的张力有涵盖全篇的气势 。
刘禹锡|刘禹锡看到秋风写下一首诗,他一反悲秋的传统,却成就了千古绝唱
本文图片

诗人与秋风的对话 , 看似奠定了感伤时光易逝的基调 , 实则不然 , 如果联系上下文 , 就会发现 , 这决不是诗人颓唐潦倒的情绪的展现 。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 , 一年颜状镜中来” , 大意是说:五更时分 , 秋风乍起 , 诗人于床上飒然惊醒;诗人起身揽镜自照 , 镜中的容颜已不再是年轻时的模样 , 而是两鬓斑白 , 华发早生 , 已非昔比 。 从这两句诗里我们隐约可见一位坐卧不安、内心忧伤而又欲有所为的诗人形象 。
这两句诗里包含了多少世事无常、情何以堪的无奈感慨 。 “五夜飕飗枕前觉”紧承“昔看黄菊与君别” , 相对于昔日的别“君”而去 , 今夜“我”毕竟是回来 了 。 诗人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涯已然结束 , 飒飒秋风虽使他体会到悲凉怅惘 , 但同时也激起了诗人时不我待的内心紧迫感 。
刘禹锡|刘禹锡看到秋风写下一首诗,他一反悲秋的传统,却成就了千古绝唱
本文图片

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 , 雕眄青云睡眼开” , 诗人笔锋一转 , 描写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 , 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
诗人把骏马、大雕放在秋风萧瑟的背景下描写:骏马迎风而立、拳毛乍动 , 大雕顾盼天际、壮志凌云 。 骏马的“动”、大雕的“开” , 这两个极其传神的动作刻画 , 将骏马和大雕潜在的薄发的力量 , 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 , 而且这股力量正是被秋风激发出来的 。
这两句显然是象征的写法 , 诗人用骏马和大雕蓬勃的气势和力量来表现自己“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雄鹰展翅、鹰击长空”的情怀 。 在前面四句酿成的压抑气氛的衬托下 , 它们更显得跃跃欲试 , 意气风发 , 诗人的豪情也随之喷薄而出 。
刘禹锡|刘禹锡看到秋风写下一首诗,他一反悲秋的传统,却成就了千古绝唱
本文图片

这两句看似与前面的诗句关联性不够高 , 其实却是很有深意的 , 原因就在于这两句从前代名句中化用而来 , 前一句化用了晋代诗人王瓒《杂诗》“朔风动秋草 , 边马有归心”诗意 , 后一句化用了《春秋元命苞》中的“瑶光星散为鹰 , 立秋之日鹰鹯击”的句意 。
如果抛开它的象征意义 , 这一联的出现似乎有些突兀 , 和前四句在字面意思上没有明显的起承关系 , 给人一种断开的感觉 。 只有充分考虑到两句诗的象征意义和诗人贯注其中的情感因素 , 整首诗才会显得脉络贯通 , 形神兼备 。
这样 , 但从字面上就给人带来别开生面的感觉 , 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一首诗表层的单调感、板滞感 , 甚至似乎割裂了整首诗的统一性 , 甚至突破了律诗谨严的起承转合要求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刘禹锡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对近体七律传统技法的突破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