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刘禹锡看到秋风写下一首诗,他一反悲秋的传统,却成就了千古绝唱( 四 )


刘禹锡|刘禹锡看到秋风写下一首诗,他一反悲秋的传统,却成就了千古绝唱
本文图片

尾联“天地肃清堪四望 , 为君扶病上高台” , 大意是说: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 , 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
诗人于秋风瑟瑟中强撑着病体登临高台 , 但见一派秋日的萧瑟苍凉 , 眼前的景象怎能不令诗人心生喟叹呢?在这秋日的远景图中 , 诗人在远山的高台上仰俯天地的形象跃然纸上 , 诗意融会贯通 , 饱含寥阔悲壮之感:既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无尽感慨 , 又有不甘沉沦的高风亮节的品质 。
细细品味尾联这两句 , 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空旷辽阔的空间氛围 , 而且这一氛围的展现是跟随着诗人的移形换步而一下子彰显出来的 , 空间位置的转移暗示了诗人过往种种的个人经历 , 同时也是事物变化的另一种思考 , 而空间的变化意味着诗人从过去来到了现在 。
诗人抱病登台 , 在时间上又照应开篇句“今听玄蝉我却回” , 这让诗歌在空旷辽阔的空间氛围中又渗入了切切实实的时间概念 。
刘禹锡|刘禹锡看到秋风写下一首诗,他一反悲秋的传统,却成就了千古绝唱
本文图片

纵观刘禹锡的诗歌 , 自觉的时间意识及空间的意识是他的诗歌中的一个鲜明标志 。 他能够将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事物与直觉自然地连接在一起 , 形成了他对自然与人世的哲学观 , 他在《望夫山》中就曾这样写道:“望来已是几千载 , 只似当时初望时 。 ”
诗人悲喜交加的思想感情 , 表达上的含蓄委婉 , 成为这首诗的另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 因为每每品读这首诗 , 我们在诗中感觉到的既不是欢快的歌吟 , 也不是抑郁难展的不平之气 , 而是一种清新中有一丝苦涩、温润中有一丝峭拔的韵味 。
这样的韵味就是空灵飘逸之中蕴含了一份凄楚悲凉 , 沉郁顿挫之中又多了一份流丽婉转 , 在吟咏之间 , 自然也就意蕴无穷了 。
刘禹锡|刘禹锡看到秋风写下一首诗,他一反悲秋的传统,却成就了千古绝唱
本文图片

刘禹锡蹉跎半生 , 当他再次回到洛阳 , 尽管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 虽然诗人的容颜也已变了模样 , 但诗人自身的气质和内心斗志丝毫没有衰退 。 时间可以使人的容颜衰老 , 却不能磨灭诗人的豪迈风骨 。
面对仕途不顺 , 诗人却能以豁达的心胸对待这一切 。 他并不因屡遭贬谪而有挫败之意 , 他将这种情感宣泄在诗歌中 , 他将个人际遇与自然景物相融 , 并赋予景物以激情 , 以此来显示胸襟的豁达 。
【刘禹锡|刘禹锡看到秋风写下一首诗,他一反悲秋的传统,却成就了千古绝唱】我是今日的一缕英雄 , 好诗共读 , 佳作共赏 。 在这首诗中 , 刘禹锡面对草木凋零、满目萧瑟的秋景时 , 抒写了豪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 这更是对传统悲秋观念进行颠覆 。 所以读这首诗 , 我们不仅会对诗人创造的诗歌意境而由衷赞叹 , 更会为诗人表现出的人格精神而肃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