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则学校@与汨罗市正则学校校长何发意面对面:吟着诗,沿着生命慢慢走
文章插图
第一次见到何发意,是2019年暑假,汨罗市正则学校刚刚建成,44岁的何发意竞聘成为这里的校长。
彼时,何发意忙着为开学做最后的准备。他是土生土长的汨罗人,在这片“诗歌的原乡”,他想要建起一所带着诗意的学校。
三年时间过去了,那颗诗的种子慢慢破了土,发了芽,长了叶,准备迎接2022年的初春。
这一次,我们又和何发意见面了。
文章插图
在春天读诗
诗,是正则学校的灵魂。从学校的校名开始,正则的一切都与诗有关。“正则”两字,出自屈原的《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寓意“为人正直,恪守原则”。
正则的景里有诗。诗歌长廊串起校园里的一栋栋建筑,建筑由学生命名。他们将教学楼称作“拿云楼”,取自李贺的诗“少年心事当拿云”;将体育馆称为“行健楼”,取自《易经》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将食堂命名为“知辛楼”,取自《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则的课堂里有诗。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诗歌课,教学生读诗、品诗、写诗。在诗歌的熏陶下,窗外的春花秋月夏蝉冬雪,不再是单调的景。孩子们把眼前的景和心中的情,凝成了一行行诗句。
何发意说,诗歌塑造人,不事张扬却力量万钧。2020年,汨罗市举办首届“国际诗歌艺术周”,正则学校1600名师生齐诵《离骚》。他们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时,目光深沉;读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眼里放出光亮。何发意知道,“屈原”已经成了他们的一部分。好的诗歌教育,带着他们找寻到了精神的原乡。
通向诗与远方的路
“诗者,志之所之也。”正则的学生以诗歌立志,他们向往梦想、诗意与远方。
校园是诗意与远方的起点。何发意想要这个起点吸引人,温暖人。他关心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校服穿得舒不舒服,食堂的伙食合不合胃口,教室里的卫生整不整洁,大家的脸上有没有笑容……他说,这些看似细碎的日常,恰恰是学生与学校情感的连接。也许就是某个早上与老师相遇、微笑,互道早安,让学生爱上了这里。
亲其师,而后才能信其道。诗意的校园,融洽的师生关系,让何发意下定决心做一些立意更高的尝试。他把“正心、正言、正行”作为育人的三大原则,相继开设了包含社区课程、小公民课程、节气课程、传统节日课程、阅读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等在内的“养正课程”体系,用课程涵养正道,培育新人。
这些课程与知识有关,又不仅仅与知识有关。
比如龙舟课。何发意把龙舟搬进体育馆,请来龙舟队的队员,带着学生模仿赛龙舟的场景。他又带学生去参观龙舟制造厂,看手艺人制作龙舟;去观看汨罗江上的龙舟赛,为激烈的比赛助威。“龙舟精神”以真实可感的方式得到传承,被孩童镂刻在心。
“素质教育”是汨罗教育的一张名片。在这片氤氲着诗意的土地上,育人,从不是生硬的灌输。它有方法,有温度,它的目的地,指向诗与远方。
把教育当成一首诗
何发意把教育当成一首长诗。诗人写诗,讲究反复推敲,不断打磨;教师育人,也要找到属于个体生命的节奏。
他用一个真实的案例启发老师:正则学校有两名小学生,小升初考试时,数学都考了93分。初一入学测试,一人考了20多分,一人依然拿了90多分的高分。你可以说,老师的教法不同,一位老师只教了解题,学生毕业后马上把知识还给了老师;你也可以说,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下;你还会说,考试有运气的成分……但归根结底,人是复杂的,用分数来评价学生学得好不好,老师教得好不好,既不准确,也不科学。
- 我们的父辈@“我与狮虎山的故事”引来一波“回忆杀”
- 羊乳粉#《羊奶酪生产与鉴赏》出版 培育乳品消费新市场
- 石头记$林黛玉午睡,贾宝玉午睡,两个小故事,拉开了宝钗与黛玉的差距
- 识人术#弘一法师的这2句识人术,非常经典,可以教你简单辨别小人与君子
- 老牛吃嫩草!苏轼80岁好友娶妻,他与好友相互调侃作诗,其中一句成经典名言
- 中国青年网$网情话意诉真爱 "青春有约"携手北京大学校友会陪伴青年共度情人节
- 央企|不错,有知名央企地产公司正在招聘,但很可能注定与你无关
- 教师|2022年教师行业迎来三大利好,与待遇有关,老师职业更吸引人了!
- 专访|握手讨文气:林青霞与“季羡林的手”
- |工作与幸福的关联方式为什么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