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雷小说集《沉默的人》:忠实于所感】
本文图片
我曾写过一篇谈持续写作的文章 , 大意是说 , 我们这一代作家 , 赶上了一个和平和稳定的时代 , 有条件把写作生涯持续得时间长一些 。 那么 , 怎样才能做到不中断写作呢?我记得我谈了五点 。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 也是放在第一位的观点 , 是要始终以学习的态度对待写作 。 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 写作一辈子 , 就得学习一辈子 。 我说的学习的态度 , 包括向生活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 , 也向年轻的作家学习 。 有的上岁数的作家 , 大概是出于自尊 , 不大愿意承认自己应向年轻作家学习 。 对于年轻作家的作品 , 他们在背地里也看 , 也学习 , 但在公开场合一说起来 , 往往说嘿 , 小字辈儿!我的岁数也不小了 , 已接近古稀 , 但我愿意承认 , 我一直在向一代又一代年轻的作家们学习 。 长江后浪推前浪 , 这不仅是水的规律 , 也是铁的规律 。 不管前浪涌得有多大 , 浪得有多高 , 终究还是要被后浪所代替 。 而年轻的“后浪”们总是更有朝气 , 也更有锐气 , 加之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正规的教育 , 学养比较好 , 思想比较开放 , 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 这次集中阅读李云雷小说集《沉默的人》里的作品 , 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 通过阅读 , 我不仅得到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 还唤醒了不少沉睡的记忆 , 激发起不少写作的念头 。 这期间 , 因我在清明节前回了一趟老家 , 返京后需要进行两周的自我隔离 。 那么好吧 , 写作之余 , 我正好可以读小说 。 窗外桃花开了海棠开 , 丁香开了牡丹开 , 我每天沉浸在李云雷的小说里 , 读得有些忘我 , 并似乎从中获得了精神力量 。
在集中阅读李云雷的小说之前 , 我还是有一些疑问的 。 我知道 , 李云雷是一位文学评论家 , 在文学评论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 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 而写评论和写小说是两码事 , 可以说是两个脑子分别值班 , 在进行不同的思维 。 评论是理性的 , 主要是逻辑思维 , 需要大量的理论资源给予支持 。 小说是由感而发 , 主要是形象思维 , 不懂多少文学理论也能写 。 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作者 , 我对文学评论家们甚是佩服 , 那么多抽象的、缥缈的东西 , 他们竟能抓得住 , 一写就黑压压的 , 一套又一套 , 让人一眼望不到边 。 让我写点儿类似评论性的文章 , 我总是很挠头 , 不知从哪里下手 。 有时不得不写点儿创作谈之类的文字 , 我总是写得很费劲 , 不是捉了襟 , 就是见了肘 , 局促得不像样子 。 我想 , 让评论家写小说 , 他们是不是也有些犯难呢?评论家阅读量大 , 目光挑剔 , 他们太知道什么是好小说了 , 也太知道什么是一般化的小说了 , 一旦动手写小说 , 他们当然是按好小说的标准写 , 差不多要写出一个样板来 。 评论家的优势在于理性 , 他们会不会发挥优势 , 把小说写得深奥一些呢?受西方文学潮流的影响 , 我国的一些小说创作的确出现过理性大于感性、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 , 以玩花活儿、弄玄虚为自得 , 为先锋 , 把读者蒙得够呛 。 然而 , 小说是很调皮的 , 每篇小说都有自己的个性 , 不是那么好伺候 。 你懂得了小说的理论 , 并不一定就能把小说写好 。 作为一位在文学理论上颇有造诣的评论家 , 李云雷的小说写得如何呢?他是不是也比较重视理性?他的小说是不是也很难懂呢?及至读了他一篇又一篇小说 , 我的感觉是欣然上面加欣喜 , 欣喜上面加欣赏 , 欣赏上面再加欣慰 , 可谓一欣到底 。 李云雷的小说都是从自我出发 , 写的都是自己所熟悉的生活 , 所感到的东西 。 春天里的遍地野花 , 夏天里的滚滚麦浪 , 秋天里的瓜果飘香 , 冬天里的大雪茫茫 , 李云雷以一个骑着自行车在田野里穿行的少年的目光 , 为我们一一呈现 。 这部小说集的内容是连贯的 , 也是贯通的 , 说它是一部长篇小说也可以 。 同样是以一个农村少年为主体 , 为视角 , 小说描绘了众多呼之欲出的乡村人物形象 。 那些人物形象当中有少年的父亲、母亲、伯父、舅舅、姐姐等至亲 , 还有村里的大娘、婶子、堂哥、堂嫂和儿时的小伙伴等等 。 李云雷非常忠实于自己的所记所感 , 忠实得甚至有些平实 , 让人想到散文 , 想到传统 。 正是这样的写法 , 使我读来感到亲切 , 贴心 , 饶有兴味 。 李云雷的写作态度是诚挚的 , 他似乎忘记了自己作为评论家的身份 , 或是有意把评论的事放到脑后 , 觉得有感情要抒发 , 有心里话想跟朋友们说 , 就真诚地、轻轻地写起了小说 。 他的小说一点儿都不摆谱 , 一点儿都不假装 , 通过小说袒露的是一个作家厚道的天性 。
- 中庸|《中庸》经典20句,尽显君子风范
- 京剧|经典京剧复排,《杨门女将》正式建组
- 四大才子&唐伯虎在寺庙游玩,出一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数百年后才被对出
- 《植物情怀》\",\"i8\":\"新书荐读 @“雪如意”如何诞生?设计团队建筑专业负责人揭秘
- 老藤#文艺评论丨潘凯雄看老藤的长篇小说《北障》:带着复杂的微笑与往事干杯
- 曹植|戴燕谈《洛神赋》
- 梁祝|不一样的“梁祝”!当代杂技舞剧《化·蝶》将在两江新区上演
- 千里江山图|老是《千里江山图》!半年登场10多次,网友:美的终端是中式美学
- 于光明|《诗经》: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 吕岳#封神中3头6臂的有5位,个个强悍又能打,其中没有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