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我国汉朝以及魏晋时期,人们对儒家思想的解读似乎走到了一个极端,让本来很美好的东西,透着森森寒意,比如《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故事。
“埋儿奉母”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一个叫郭巨的男子,在父亲去世以后,因家产大多分给了弟弟,自己又要奉养母亲,于是过得十分艰难。而他的母亲因为心疼孙子,经常将吃食节省下来给三岁的孙子。而郭巨觉得母亲这样做会挨饿,是“不孝”,便和妻子商量一番,觉得儿子以后富裕了可以再生养,但是母亲却是唯一的,所以为了尽孝,他们准备将儿子挖坑埋掉。但挖坑的时候挖到了黄金,黄金上面写着“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二人拿到了黄金,从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文章插图
想必二十一世纪的各位能够明白“黄金结局”是有多荒诞,而这个故事的重点显然在“埋儿奉母”。
对于这个故事,即便是有“黄金加持”的圆满结局,颜小二依旧无法无视“埋儿奉母”中的荒诞与森森寒意。而就是这样的荒诞故事,却成了当时人人赞扬的《二十四孝》?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吗?若是引人效仿,那就更加悲凉了。
很显然,“埋儿奉母”之“奉母”,源于故事中主人公对“母亲生养之恩”的绝对尊崇。而故事中的“埋儿”,从父母的“生养之恩”出发,被埋的“小儿”亦没有选择权,因为“牺牲自己”则是他报答父母“生养之恩”的绝对恪守。
如此冰冷、僵化的逻辑,却被冠上“孝”的名义而成为人人歌颂的事情?不知是愚昧呢?还是可悲呢?
文章插图
由此,再来看孔融高声喊出的“父母无恩论”,想必各位就能理解孔融对那种“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之愚孝的激烈批判。
真正的孝,当是养父母之身、之心、之志,而非专注于“养父母之身”。很显然,“埋儿奉母”中母亲愿意为孙子省下口粮,展现了这位老者对孙子的爱,而她的儿子却愚昧肤浅,只知口腹之欲,而不知“孝”在人文精神方面对人的涵养,以“孝”之命欲杀老人疼爱的孙子,很显然,这种“孝”对孙子和老人来说,都是灾难,而这个故事,在颜小二看来,不是什么大孝子的奇遇,而是人性悲剧。
文章插图
3、总结
说了这么多,颜小二其实有个感触,我们习惯于按照规则办事,工作有时可以这样,可是感情方面、道德方面,我们不能这样,因为感情和道德在不同情境下是多样的,不能“非黑即白”一刀切,否者就会引发悲剧。
不能概念性去异化任何“道德”或“情感”,比如,不能将“孝”绝对等同于对父母意愿的“唯命是从”,因为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意愿许多时候“伤人也害己”。
而子女的责任,就在于一方面深谙“父母无恩论”的背后逻辑,不受“愚孝”思想的控制,一方面要懂换位思考,从养“父母之身、之心、之志”三个方面出发,引导父母拥有一个愉悦的精神状态,设身处地去思考,怎么做可以让父母保有身心健康的状态、父母的积极志向是什么、如何去帮助父母圆满自己的志向等等,这才是情感意义上的“孝”,而非概念性、利益交换的“愚孝”。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 社交#在239米高空的朵云书院,来一场“600号”的心灵治愈?
- 新文化运动@鲁迅当年为何要说出“汉字不灭, 中国必亡”这样的话
- 佳人&红楼梦:贾母的“掰谎记”,句句都是真话
- 外室!水浒中,宋江娶阎婆惜的“文书”是什么原来是典妻契约!
- 红楼梦|红楼梦里最“有名无实”的丫鬟,命运和名字完全相反
- 台积电|在商言商日子一去不复返,台积电也“讲政治”?
- 水浒传#清明上河图放大一百倍,发现一奇怪场景,树下睡觉的人在做什么?
- 沉香手串|《沉香你懂吗?“沉”的惊世 “香”的骇俗》
- 东风恶$俗语“人过五十,穷不管2事,富不管2人”,晚年会过得舒坦一点
- 二舅@上联“他大舅,他二舅,他三舅,都是他舅”,网友的下联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