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白居易面目全非,欧阳修一字不留,古人改诗的观点与趣事( 二 )
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冷斋夜话》
有人不以为然,不看作品只听故事,就如此判断白居易不公平。
又张文潜云:世以乐天诗为得于容易,而耒尝于洛中一士人家,见白公诗草数纸,点窜涂抹,及其成篇,殆与初作不侔。
苕溪渔隐曰:乐天诗虽涉浅近,不至尽如冷斋所云,余旧尝于一小说中曾见此说,心不然之,惠洪乃取而载之诗话,是岂不思诗至于老妪解,乌得成诗也哉!余故以文潜所言,正其谬耳。
苏门学士张耒说,我曾经在洛阳朋友家中,见过白居易的诗稿,修改的很频繁,甚至有的诗稿改完以后,几乎看不出是原作了。
宋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作者)说,白居易的诗最然浅近,但是不至于像惠洪和尚(《冷斋夜话》作者)所说。假如一首诗真的是不懂诗的老人完全明白,那还是诗吗?我赞成张耒的看法,白居易作诗精益求精地不停修改,说明白居易作诗非常讲究。
文章插图
4、欧公一字不留
文字频改,工夫自出。近世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吕氏童蒙训》
欧阳修做完诗,把诗稿挂在墙上审阅,有时候修改完了,原来的诗稿一字不留。
5、黄庭坚常年改诗
鲁直长年多改定前作,此可见大略,如宗室挽诗云:“天网恢中夏,宾筵禁列侯。”后乃改云:“属举左官律,不通宗室侯。”此工夫自不同矣。《吕氏童蒙训》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常年改诗,经常把以前的旧作改来改去。所谓诗文不厌改也。
《吕氏童蒙训》记录,原作“天网恢中夏,宾筵禁列侯。”后乃改云:“属举左官律,不通宗室侯。
《东皋杂录》记录,原作“学语春莺啭,书窗秋雁斜。”后改曰:“学语啭春鸟,涂窗行暮鸦。”
《王直方诗话》记录,原作:“百叶缃桃苦恼人。”“欲作短歌凭阿素,丁宁夸与落花风。”其后改“苦恼”作“触拨”,改“歌”作“章”,改“丁宁”作“缓歌“。
6、苏轼:清诗要淘练,乃得铅中银。
苏轼也是如此,《王直方诗话》中说:
东坡作蜗牛诗云:“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后改云:“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余以为改者胜。《王直方诗话》
苏轼在《崔文学甲携文见过 》一诗中说过:
清诗要锻炼,乃得铅中银。
文章插图
三、改别人的诗除了改自己的诗,还有人喜欢改别人的诗。
1、苏轼为王安国改诗
东坡北归时,过其书斋,煮茗题壁,又书一帖云:尝见王平甫自负其甘露寺诗:“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余应之曰:精神全在“卷”字上,但恨“飞”字不称耳。平甫沉吟久之,请余易,余遂易之以“横”字,平甫叹服。大抵作诗当日煅月炼,非欲夸奇斗异,要当淘汰出合用字。此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三日甲子玉局老书,而赵德麟以为陈知默诗,东坡必不误矣。遗珠
王安国,字平甫,王安石之弟。他诗中有一联: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
苏轼认为这一联中,下联的“卷”字很好,但是上联的“飞”不相称,改为了”横“。
3、诗僧 改一字
皎然以诗名于唐,有僧袖诗谒之,然指其御沟诗云:“此波涵圣泽”,“波”字未稳,当改。僧怫然作色而去。僧亦能诗者也,皎然度其去必复来,乃取笔作“中”字掌中,握之以待,僧果复来,云:欲更为“中”字,如何?然展手示之,遂定交。
- 挽联$徐志摩坠机死状:面目全非,四肢被烧焦,前妻张幼仪挽联意味深长
- 中秋节#唐代写中秋的名诗不多,白居易这首贡献了一个千古名句,流传很广
- 千古绝唱&全唐诗仅存他一首诗,被欧阳修、王安石等人拿来写成了千古绝唱!
- 王莽#白居易的一首七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 谢道蕴!白居易晚上被冻醒,写下一首夜雪诗,短短20个字,成为咏雪绝唱
- 白居易|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这首诗到底隐喻的是什么?
- 阁楼#同一题材,白居易和刘禹锡分别作诗,只因最后几句境界完全不同
- 婉约词&欧阳修写婉约词,含蓄而缠绵,令人不厌百回读
- 相守#白居易新婚之夜,给妻子写下大唐最美的情书,如今却被女孩骂惨了
- 歌女#白居易最独特的一首诗,通篇写得朦朦胧胧,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