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白居易面目全非,欧阳修一字不留,古人改诗的观点与趣事


前言诗人玉屑第八卷,讲到了改诗与炼字炼句,其中记录了不少古代大诗人的观点和趣事。
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某某诗人口占一绝、即席而成、出口成诗等等故事。但是,很多人作诗,还是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例如黄庭坚说:对客挥毫秦少游,但是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
诗人作完诗,仅是初稿而已,很多人会作不少修改。贾岛有诗云: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这三年不知道改了多少次。
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引用了很多前人诗话的语录,讲述了一些关于改诗的趣事,老街味道录于此处,与诗友共勉。

白居易$白居易面目全非,欧阳修一字不留,古人改诗的观点与趣事
文章插图


一、关于炼字炼句唐朝诗人白居易《金针诗格》中说:
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炼意不如炼格;以声律为窍,物象为骨,意格为髓。《金针格》
宋朝范温不以为然,他在《潜溪诗眼》强调了练字的重要性:
世俗所谓乐天《金针集》,殊鄙浅,然其中有可取者,"炼句不如炼意",非老于文学不能道此。又云:"炼字不如炼句",则未安也。
好句要须好字, 如李太白诗:"吴姬压酒劝客尝",见新酒初熟,江南风物之美,工在"压"字。老杜《画马》诗:"戏拈秃笔扫骅骝",初无意于画,偶然天成,工在"拈"字。
炼字炼句炼意炼格,这四个炼都是指作诗的时候,需要仔细斟酌,不厌修改。白居易有三不如,认为四炼有轻重之分。
对于白居易的四炼,范温有认可:"炼句不如炼意",非老于文学不能道此;有不认可:"炼字不如炼句",则未安也。
古人四炼,其实就是对于诗稿的推敲,或修改字、或修改句、意、格等等。

白居易$白居易面目全非,欧阳修一字不留,古人改诗的观点与趣事
文章插图


二、改自己的诗1、崔护改意
 唐人虽小诗,必极工而后已。所谓句锻月炼,信非虚言。小说崔护题城南诗,其始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以其意未完,语未工,改第三句云:“人面只今何处在?”盖唐人工诗,大率如此。虽有两今字,不恤也。取语意为主耳。
引用自《梦溪笔谈》宋·沈括 
崔护《题都城南庄》传说改过第三句,原因是崔护认为原句没有表达出应有的诗意。不过,后人传诵的却是他没有修改的那一版,可见作者与读者的好恶未必相同。
2、杜甫改诗
杜甫曾有诗云:新诗改罢自长吟,出自《解闷十二首》
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漫叟诗话》中,记录杜甫改诗的一个故事: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李商老云:尝见徐师川说,一士大夫家,有老杜墨迹,其初云:“桃花欲共杨花语”,自以淡墨改三字,乃知古人字不厌改也。不然。何以有日锻月炼之语。《漫叟诗话》
杜甫《曲江对酒》诗云: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李彭(字商老)听徐俯(字师川,黄庭坚的外甥)说,在某人家里,见过杜甫的诗稿,发现这首诗的第三句原先是:桃花欲共杨花语。然后改了三个字,成为后来流传的这一稿。
可知,杜甫贵为诗圣,也是“字不厌改”。
3、白居易改诗面目全非
大家都知道白居易老妪能解的故事,说白居易作诗,一定要老妇人能明白,否则就改到老妇能明白。所以很多人认为白居易的诗“近于鄙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