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110年前的2月12日,民国开始( 五 )
后来到19世纪末期,慢慢有一些新东西进来了,受西方教育体制的影响,才开始编教科书。这是一个过程,包括改编《三字经》为《时务三字经》,把五大洲、东西半球这些传统读物没有纳入的地理知识,包括西方历史,都纳到这个体系里面去。从教育体制和教科书的改变,能看出其实从晚清以来,社会上就在缓慢改变。
杨早: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教科书》的特点之一,是它对时事的反应非常快速——四月份发生一件大事情,到八九月份出书的时候,就已经编进课本里去了,而且是足足两课的内容。什么事呢?泰坦尼克沉没。速度之快,我觉得现在都很难想象。对于1912年的启蒙知识分子来说,不仅仅是要教给小孩子知识,更多的是要把教科书当成一种传播启蒙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重塑一种民国的观念。
庄秋水:后来到三几年的时候,叶圣陶和丰子恺编写的那套开明书局国文课本,就是完全的白话文了。当时一流的知识分子都参与到编教材这个事情里了。
杨早:是这样的。我觉得教科书是我们研究国民心态和国民知识、国民常识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很多人一辈子所有的知识,都从教科书里来的。像《开明国文讲义》那套书,编出来本来也不是给中小学用的,而是给每天上班的“社畜”们自学用的,给那些没有接受到太多正统教育的店员或工人自学用的。因此也编得特别的实用灵活——切实地教人怎么写文章,怎么用字词,怎么写信函,是真正塑形一个民族心理特别重要的因素。反而比教育部发布的教材更加影响深远,现在也成为了经典。
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用抄《申报》的方式来结构《元周记》原因。作为历史写作者,我们都知道,写“变”比较容易,一个大变革时期,辛亥革命也好,“庚子事变”也好,太多的资料留下来,大家也喜欢看到这种“动”的感觉。比较难写的是“常”,就是日常的生活。为什么1980年代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在国内出版引起知识界巨大的震撼?就在于这本书写了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年份——1587年,这个年份什么大事都没有发生。但是往前往后,能看出整个社会的运作机制。
所以写“常”比写“变”要难,“常”也没有“变”那么好看,但对于历史的整体关照而言,“常”比“变”要更加有用。变的时候,根本不会在乎后面会怎么样,光复、革命、改朝换代,一切都是打碎了重来。但到了1912年,问题就都出来了,我们怎么重新设计这个社会?我们怎么重新运行日常生活?每个人都因此产生对民国、对共和不同的想法。
【 三字经!110年前的2月12日,民国开始】整理/雨驿
- 徐凤年#《雪中悍刀行》徐凤年前世留四大至宝,大秦阳玺上榜,封山符最强
- 晋国!两千五百年前的数学题
- 小说_文化|“花还没开”新书上线,他的恋爱小说《我家老婆来自一千年前》你看过吗?
- 安清!你若是这个姓氏,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2千年前伊朗人后裔
- 土耳其$五百年前的塞利姆一世的遗产,如何继续被当代土耳其所使用?
- 肉桂#30年前的岩茶是什么样的?从品种到火功,聊聊武夷岩茶的5大变化
- 绘画$600年前的《流民图》,和蒋兆和的一样精彩,比齐白石还画得好
- 考古学家|破纪录!阿布扎比考古学家发现8500年前的古老建筑
- 声声慢@120年前被发现的唐五代奇文,句句叠字开头,仅44字美得令人心醉
- 汉语@此文110个字,字字都认识,却读不出来?网友:看得我脑壳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