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看懂\",\"l0\":\"防疫不放松!坚持“三件套”“五还要”$发现别样山东?走近山东手造⑩|心驭银针彩线 手下万千风华( 二 )


《梅兰竹菊》中的竹之神韵,源自田世科在苏州出差时的“妙手偶得”,他在苏州理工学院的竹林旁凝视了半天,才把这一神韵刻进了心里。但更多的时候,是“两句三年得”。《荷塘清韵》中的荷塘,距离文登城区十几公里,他去了20多趟,“一天中不同时间的荷花不一样,今天的和明天的也不一样,每天蹲那里采风,就是为了找出一朵最美的荷花。”
在芸祥绣品的鲁绣博物馆中,最为珍贵的《荣华富贵》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除了满足双面绣的一般要求之外,它还做到了两面色彩互不影响,针迹点滴不露,两面异彩分明,天衣无缝。”田世科对这幅作品引以为荣,“耗时整整两年才做完。”
入职时,田世科就师承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殿太,数十年间,他不仅学会了技艺,也秉承了匠心。“一定要进校园,让后人了解鲁绣,爱上传统文化。”作为鲁绣传承人,田世科还担任多家高校的非遗导师、客座教授等职务,在三尺讲台上,以他的艺术人生讲述鲁绣的前世今生。
手工之美,不可复制
鲁绣传承人田世科:在工业流水线上,一幅鲁绣的生产时间可以论秒计。在田世科的手中,时间单位则是“年”。田世科说:“我要把鲁绣从实用提升到艺术收藏,并把这份技艺传承下去。”
田世科认为,批量生产的鲁绣如同印刷品,“一千幅、一万幅,都是一模一样的”,手工鲁绣是创作者的心血之作,“它凝聚了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不仅是精美的,也是有感情的,有思想的,是不可复制的。”
从半机械化到机械化,再到全自动化,高效的工业化带来了利润,也挤压了手工鲁绣的空间。但仍有像田世科这样的人在坚持,“现在,一批工人已经从做床单台布转向鲁绣工艺品,大批民间绣工也在培养中。”田世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