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看了自己从乡村到城市的成长过程 ,
发现最令她挂怀的
还是那些生为农民的亲人和曾经的工厂同事 。
她再次确认了一个事实:
“我的生命无法与这群人割舍 ,
他们是我的亲人 。 ”
本文图片
▲黄灯
黄灯 , 湖南汨罗人 , 作家 ,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 , 现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 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 , 著有非虚构作品《大地上的亲人》《我的二本学生》等 。 2016年 , 黄灯发表《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一文 , 引发春节期间全国乡村话题大讨论 , 首发公号阅读人数228万 , 各大公号阅读量过千万 。 2017年出版的《大地上的亲人》获得“第二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类主奖 , 并入选新浪十本好书、新京报书评周刊“2017年中好书”等 。 2021年黄灯凭借《我的二本学生》 , 获南方盛典“年度散文家” 。
总策划|何兰生
监制|李 炜
张凤云
编辑|巩淑云
刘自艰
美编|刘 念
出品|农民日报社
2021年12月 , 黄灯在甘肃陇东学院开了一堂讲座 , 主题是“看见他们——光环以外的二本生” 。 自从《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出版以来 , 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飞往其他城市 , 与不同地域的学生进行类似的交流座谈 。
密集而匆忙的行程让她略感疲惫 , 但她却很坚持 。 除了分享观点 , 她更想亲自确认一些事实 , 看到她所书写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 就像甘肃之行 , 她希望了解西北和南方的二本学生之间到底有何差异 。
【黄灯|黄灯:“体验”大地上的人们】“所以要到现场去体验 , 我不喜欢二手经验 , 不喜欢那种隔膜的不可靠的东西 。 ”黄灯说话依旧带着汨罗老家的乡音 , 她用手向上托了托眼镜框 , 从镜片后面露出一双真诚的眼睛 , 似乎想通过视线让我们感受到她的坚持 。
“我的童年是一颗没有被破坏的种子”
一条长长的看不到尽头的路 , 两边是比自己还高的庄稼 , 只有当风吹过 , 低头的庄稼才能让视野变得开阔 。
黄灯到现在也忘不了这个场景 。 那时她7岁 , 从汽车站去往外婆家的路上 , 总会经过这样一片田野 。 “那个时候你就会有种感觉 , 人是渺小的 , 而你跟这个世界之间是有一层明确的关系的 。 其实并不能得出什么明确结论 , 但这种场景却会吸引你去尝试思考一些东西 。 ”黄灯认为 , 正是成长路上无数个这样的瞬间 , 滋养了她的童年 , 并让她学会了思考 。
1974年的正月十五 , 黄灯出生于湖南汨罗凤形村 。 因着家乡有“三十的夜 , 十五的灯”的说法 , 她便被取名为黄灯 。
她的妈妈是个普通的家庭农妇 , “活得虎虎生威 , 平凡又充实” , 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 , “一辈子处于燃烧和付出状态” 。 家里一共四个孩子 , 黄灯排老三 , 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 因为孩子比较多 , 黄灯从2岁开始 , 就被父母送去湖南汨罗隘口村的外婆家 , 一直到12岁才重回父母身边 。
虽然不缺爱 , 但与父母聚少离多的事实还是在她的心底投落下了一道落寞的影子 , 以至于到现在 , 黄灯对于留守儿童学生都会多出几分特别关注 。
隘口村历史文化传统悠久 , 民俗“故事会”闻名三湘 , 每年正月十五 , 村里人都会用独特的表演形式比赛讲故事 。 日常时 , 人们也爱好“打讲”(闲聊) , 黄灯外婆人缘好 , 哪里都能找到打讲的人 。 从小 , 她便跟着外婆走街串巷 , 话家长里短 。
- 民法典@视点|侵害人格尊严 网络“社死”不是小事
- 宁波市侨联@九旬老人无偿捐赠收藏近50年的“宝贝”!
- 国学老师$国学老师解读长沙“最有爱”婚书:典故频出,以前是婚礼证词
- 新华社|河北深泽:“送戏下乡”文化惠民
- 教育|为龙未必胜为鱼
- 需要|刘先银经典点说:语言是存在之家,绘画之道,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 少儿|“童创未来”烟台市少儿绘画作品展(一)
- 招聘|血奴、传销、诈骗,与“带血”的招聘骗局。
- 雪花|观澜亭|冬奥“雪花”送柳:浪漫的“中国式”告别
- 相处@你之所以“被人利用”,是因为缺少“边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