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从印度阿旃陀到新疆克孜尔 , 沿途多石窟 , 风格呈渐变 。 二是印度壁画采用独特的“凸凹画法” , 就是用色彩一层层平涂上去 , 形成立体感 。
做印式壁画时 , 先用沙、泥、稻草等在墙面上制地仗 , 为避免开裂 , 一般分两层 , 上层呈褐色 , 然后线描师画出造型 , 再交徒弟上色 。
上色时 , 先“掏填” , 即在应上色的部分外 , 涂上土红色 , 这样 , 该上色的部分就凸显出来 。 再“刷基底色” , 一般是白色 , 再一层层把颜色涂上去 , 一般用朱红色 。 由于不同部位上色的层数不一样 , 形成高低错落的效果 。 为加强立体感 , 在壁画中人物的高光部分 , 比如额头、鼻梁、眼睑、眉骨等处 , 另加白线 , 即“提白” , 并将菩萨鼻梁上的单线画成双线 。 最后 , 用黑色描出人物轮廓 , 即“铁线描” 。
“凸凹画法”比古代中原画法更有立体性 , 其中包含了古希腊造型技术 , 又不完全一样 。 古希腊绘画强调明暗 , 通过光的变化表现体积 。 “凸凹画法”则不考虑光的因素 , 采取散点透视 , 用涂色厚度表现体积 。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 , 容易走向程式化 。 画家不必观察被画者 , 直接抄袭前人即可 。
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制作技术来自印度 , 表层下是土红色 , 上层却用了中亚最推崇的青绿色 。 古代中亚“色尚青白” , 常以价值昂贵的青金石为颜料 , 而克孜尔石窟壁画 , 乃至敦煌壁画 , 都用了青金石 。
文章图片
阿旃陀石窟
展子虔画了第一张青绿山水
魏晋南北朝时 , 中国出现了青绿山水 。 顾恺之的《洛神赋》中便有青绿 , 但原作已佚 , 所存4件摹本都出自宋代画家之手 。 目前存世最早的青绿山水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 , 著名作家沈从文认为它也是宋仿 , 因此前不见著录 , 宋徽宗才将它定为展子虔作 。
文章图片
隋 展子虔《游春图》
《游春图》明显受克孜尔石窟壁画影响 。
首先 , 它采用了“凸凹画法” , 用着色厚薄表现山的立体感 。
其次 , 也用笔墨勾勒外形 , 近于“铁线描” , 但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用线艺术 。
其三 , 在构图上采取多点透视 , 像克孜尔石窟中所画的“须弥山”一样 , 以山为主体 , 改变了早期山水画中“或水不容泛 , 或人大于山”的缺陷 。
其四 , 用点的笔法给山上色 , 也是“凸凹画法” , 绘画语言生动 。
魏晋时 , 士大夫多避世隐居、以山水为乐 , 所谓“来去捐时俗 , 超然辞世伪 , 得意在丘中 , 安事愚与智” 。
《游春图》用的颜料是石青、石绿 , 而非昂贵的青金石 。 石青、石绿的颜色重 , 被称为大青绿 , 后人也用植物颜料 , 相对柔和 , 称小青绿 。
有学者认为 , “金碧山水”用的是青金石 , 因唐代人称青金石为“金精” , 并非真用金银 。 但事实上 , 以“金碧山水”著称的、唐代大小李将军确在画上用泥金、黄金和白银 。 青金石原产阿富汗 , 有的含金星(实为黄铁矿) , 极品价格7倍于黄金 , 恐怕没有画家肯用它当颜料 。
青绿山水迎来挑战
唐代是青绿山水发展的高峰期 , 代表画家即大小李将军 。
大李即李思训 , 曾任右武卫大将军 , 他的儿子李昭道没当过将军 , 仅官至书中舍人(正五品上 , 相当于办公厅秘书) , 古人习称他是“小李将军” 。 武则天时 , 李家宗室先后34人伏诛 , 同为宗室的李思训为避祸 , 从小沉迷画艺 , “一家五人(弟思诲、侄林甫、子昭道、侄孙李凑)皆擅丹青 。
- 发掘$约旦宣布发掘出新考古遗址 可追溯至公元前七千年
- 罗马|跟随古典学家一起探索尘封的古代世界 |《古代世界的迷踪》
- 教育|为龙未必胜为鱼
- 欣赏者|咱也来个“青绿腰”
- 古代#2副古代课堂对联,浑然天成,令人拍案称奇
- 杨应龙$中国唯一载入正史的女将军,去世后有48座墓葬,至今仍被后世供奉
- 古代$用古代礼法看梨香院夜宴,何等伤风败俗!黛玉搅局恰到好处
- 只此青绿|春晚刷屏的《只此青绿》3月中旬将登陆东莞玉兰大剧院
- 连载@3本高质量古代言情小说,男女主双商在线,放心入坑
- 寓言故事#他12岁辍学养猪37岁自杀,23岁写首诗风靡了40年,至今仍被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