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中国最早的“古代大学”遗址被发现!存世150年,百家争鸣的重镇( 二 )


稷下学宫|中国最早的“古代大学”遗址被发现!存世150年,百家争鸣的重镇
本文图片
战国兼并战争
当然 , 同样的时代环境同样发生在秦、楚、韩、燕、赵、魏六国的头上 , 为什么稷下学宫偏偏出现在齐国呢?这首先和齐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有关 。 齐国东临黄海 , 西靠黄河 , 北依渤海 , 南有泰山 , 是为“四塞之国” , 其次齐国的经济条件优越 , 苏秦谓齐宣王时:“齐地方二千里 , 带甲数十万 , 粟如丘山 。 …… 临淄之中七万户 , ……临淄甚富而实 。 ”优越的地理环境为齐国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办学环境 , 而富硕的经济条件也为稷下学宫的开办提供了财政保障 , 稷下学宫的所有费用都由官府支出 , 而稷下学宫规模最大时达到了数万人 , 如此庞大的人数必然也需要庞大的财政支持 。
反观其他六国 , 韩、赵、魏三国位于中原地带 , 与各国接壤 , 是为四战之地 , 因此战争不断 , 没有安稳的办学环境 。 除此之外 , 齐国一直拥有“尊贤上功”的优良传统 , 即礼贤下士 , 尊重人才 , 例如魏惠王和齐宣王辩论何为国家之宝 , 魏惠王认为是珠宝 , 齐宣王则回答以一众大臣的名字 , 高低立判 , 齐桓公继位之后立即“为游士八十人 , 奉之以车马、衣裘 , 多其资币 , 使周游于四方 , 以号召天下贤士” 。
稷下学宫|中国最早的“古代大学”遗址被发现!存世150年,百家争鸣的重镇
本文图片
国君礼贤下士
燕国远离中原地带 , 受到的文化熏陶较弱 , 历史上的燕国也曾招揽人才 , 但却并没有形成传统 。 而楚国的贵族政治传统十分强劲 , 国家权力一直被贵族所垄断 , 并且后期奸臣频出 , 屈原尚且被排斥 , 外来的人才就更难在楚国立足 。 秦国位于关中 , 与关东六国隔阂较深 , 自商鞅变法之后 , 除法家外诸家学说并绝于秦 , 秦始皇时还曾经下过《逐客令》 。
稷下学宫|中国最早的“古代大学”遗址被发现!存世150年,百家争鸣的重镇
本文图片
战国形势图
因此 , 稷下学宫的设立 , 既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繁荣以及国家对人才需求的使然 , 也与齐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繁荣和礼贤下士的传统紧密相关 。
二、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
德国著名学者洪堡在创立大学时曾经说过“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和“教学与科研一体” , 作为现代大学成立的标志 。 在两千多年前的稷下学宫 , 我们同样可以发现相类似的特征 。
在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方面 , 稷下学宫虽然是由官府创办 , 性质上属于官学 , 但是齐国政府一般并不干预稷下学宫的运行 。 相反 , 齐国统治者一向强调兼容并包 , 有容乃大 。 在稷下学宫的历史上 , 儒家、法家、杂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家林立 , 或许在某一时期某家学说会占据统治地位 , 例如荀子就曾三任学宫祭酒 , 但这绝不会造成诸家学说地位上的不平等 。 稷下学宫的领袖也并不由官府选定 , 而是由群众推选 , 学宫内的教学也受政治影响较轻 , 各家学说林立 , 各自传授弟子 , 必要时各家学说之间还会相互学习 。 稷下学宫的大学自治为学术自由提供了保障 。
稷下学宫|中国最早的“古代大学”遗址被发现!存世150年,百家争鸣的重镇
本文图片

为了促进学术的进步 , 稷下学宫还有期会辩论的传统 。 刘向《别录》中说:“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齐有稷门齐城门也 。 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 。 在辩论会上 , 既有各家各派之间的学说争鸣 , 也有学说内部的交流 , 使得各家学说的学术壁垒得以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