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中国最早的“古代大学”遗址被发现!存世150年,百家争鸣的重镇( 三 )


稷下学宫|中国最早的“古代大学”遗址被发现!存世150年,百家争鸣的重镇
本文图片
学宫辩论
稷下学宫不仅仅学术自由 , 管理上也十分自由 。 从目前流传的史料上来看 , 学宫并没有严格的教师编制和学生管理办法 。 教师与学生都来去自由 , 学生往往是跟随老师而来 , 如淳于髡“诸弟子三千人 ” , 孟子“从者数百人” , 田骈有“徒百人” 。 学宫内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 各家学说可自行组织教学活动 。 但是想当上稷下学宫的老师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 有资格担任学宫老师的都是当时的饱学之士 , 获得齐国统治者的面试允准才能进入学宫教学 。 而齐国政府也为老师划分了诸如“上卿”“客卿”“上大夫”和“大夫”等级别 。
稷下学宫|中国最早的“古代大学”遗址被发现!存世150年,百家争鸣的重镇
本文图片

针对学生的管理 , 《管子》中有一篇《弟子职》的文章 ,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关于当时稷下学宫学生的管理规范 , 《弟子职》也因此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学规 。 学规中较为详细地囊括了师生关系、教学管理、学生日常起居等等 , 事无巨细 , 可见稷下学宫的自由并非绝对自由 , 而是在保证教学秩序下的学术科研自由 。
当然 , 稷下学宫既具有学校的性质 , 也带有科研机构的特征 。 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在经济上受到了优渥的供奉 , 使得他们能够专心著书立说 , 阐释自家学说的精微大义 。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 , 这些学宫学者的著述包括《宋子》《尹文子》《公孙固》《慎子》《涓子》《田子》《接子》《孟子》《荀子》《邹子》《鲁仲连子》等等 , 除此之外 , 稷下学宫的学者们还留有一本《管子》 , 托名管仲所作 , 实际上是稷下学宫的学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
稷下学宫除了为学术与教育服务之外 , 还要国家的现实政治服务 。 既然作为齐国的智库 , 在必要时就要为齐国献策建言 , 齐王赋予了学者们“不治而议论”的权力 , 也就是学者并不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任何官职 , 但依然有权力就国家事务建言献策 。 刘向说:“齐有稷下先生 , 喜议政事 。 ”曾在稷下学宫任职的邹忌就曾“以鼓琴干威王 , 因及国政” , 在孙膑击败庞涓之后 , 齐威王想要趁机消灭魏国 , 被誉为“稷下之冠”的淳于髡就曾力谏齐王不可 , 才避免了齐国的一场大败 。
稷下学宫|中国最早的“古代大学”遗址被发现!存世150年,百家争鸣的重镇
本文图片

三、稷下学宫的衰败与作用
稷下学宫持续了大约150余年 , 到了齐泯王时期 , 齐国势力几乎臻于巅峰 , 但繁盛的背景之下却隐藏着巨大的祸患 。 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察觉到了齐国势力膨胀而即将引来的诸国联盟 , 加之齐泯王刚愎自用不听劝谏 , 学者们也相继离开了学宫 。
齐泯王十七年 , 秦、燕、赵、韩、魏五国联盟攻入齐国都城临淄 , 稷下学宫被迫中止运行 。 齐襄王复国之后 , 重建稷下学宫 , 虽然此时的稷下学宫并不乏像荀子这般当世大儒 , 但齐国国力的衰败也无力再支持稷下学宫的活动 , 而且齐国后期君主多昏庸 , 对学宫的学者养而不用 , 使得学宫更加一蹶不振 。
齐王建四十四年 , 秦将王贲攻入齐国都城临淄 , 稷下学宫也就永远向当世学者关上了大门 。 秦统一之后施行“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政策 , 彻底将稷下学宫这种制度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 从汉代开始历朝虽然也会开设太学、国子学等机构 , 这些机构部分地继承了稷下学宫的优良传统 , 但只治儒业 , 决定了太学等机构只具稷下学宫之形 , 而不具备其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