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侯艺兵兄看完我的肖像作品 , 感叹业余爱好的优势:有好奇、有激情、有追求;大学同学大秦(一鸣)知道我的兴趣 , 趁我沪上出差的机会 , 引见王开照相的首席摄影师王伯杰先生 。 王伯杰先生看了我的作品 , 评价说生动传神 , 为何不自己开一家照相馆?
肖像摄影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 , 不少友人 , 比如朱大可、缪哲等 , 建议我将照片整理出来 , 配上文字出版 。 于是拖拖拉拉 , 花了几年的时间 , 写了一组文字 。 吴彬大姐看了颇有兴趣 , 放在三联书店出版 , 文字变成了主体 , 图片反而成为了配角 , 这便是那本《貌相集——影像札记及其他》 。 之所以如此 , 还是因为写多了 。 交代背景 , 提供必要的信息 , 没问题 。 但是 , 照片本身 , 不应该用文字进行解说 , 用文字赋予意义 , 它本身就能说明一切 。 观众不需要 , 也不应该过多被引导 , 他们可以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解读 。 我理想中的画册 , 一定是这样;我追求的摄影的意义 , 也在这里——让作品自己说话 。 目前 , 我有一个人文学者拍摄计划 , 希望不久的将来 , 出一册理想中的肖像画册 。
观鸟引发的文化痴迷,掉进“坑里” , 一发而不可收
早年喜欢运动 , 而运动造成的损伤让我过早地退出 。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观鸟 , 从此掉进“坑里” , 一发而不可收 。 回想起来 , 对我来说 , 着迷的原因跟大多数人差不多 。 在我看来 , 观鸟运动量适度 , 可以在野外游走 , 充满了悬念和惊喜 , 既是对观察力的考验 , 也是对智力的挑战 , 更是满足好奇心的过程 。 而摄影也成为我观鸟、辨鸟的有力帮手 。
总是有一种去野外观鸟的冲动 。 倒不一定非要看到什么 , 只要在野外逛我就开心 , 能看到更是喜不自胜 。 常常因为一只鸟 , 那一天 , 那一趟旅行 , 就有了意义 。 但是 , 对此活动的沉醉 , 我跟其他人最大的不同 , 可能还是对观鸟文化的着迷 。
观鸟之初 , 大概是2011年 , 我看了一部片子——《观鸟大年》 , 它是根据同名纪实作品拍摄而成 。 看完觉得不过瘾 , 让犬儿南南从北美购回原著 。 拿到书后 , 当初的那股新鲜劲已经过了 , 扔在一边将近两年 。
大概在2014年 , 不记得是什么契机 , 翻出这本书来读 , 书中展现的鸟文化让我惊奇不已 。 穿插在三位竞争者追逐鸟类的故事里 , 有大段的关于观鸟历史文化的内容 , 电影完全略去了 , 比如奥杜邦画鸟、查普曼首倡圣诞观鸟、彼得森革命性的野外观鸟手册、基思开启的跑大年、美国观鸟协会的建立以及观鸟规则的制定……这部分内容我反复阅读 , 觉得不过瘾 , 毕竟是插曲 , 都是蜻蜓点水 , 留下了饥渴和念想 。
2015年初 , 在去北京出差时 , 我想起十多年前在花城出版社跟邹崝华一起策划出版《昆虫记》全译本后 , 去北京搞过的一个座谈会 , 会上有北京科学史界的众多学者 , 像刘华杰、吴国盛、田松等 。 活动的操办者杨虚杰女士帮忙约见一二 , 便有了席间华杰教授介绍莫斯《林中鸟——观鸟的社会文化史》 。 这本书纾解了我的饥渴 。
为了买《林中鸟——观鸟的社会文化史》 , 颇费了一番周折 。 书终于到手后 , 我如获至宝 , 反复阅读 。 读书的乐趣有如观鸟 , 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 你不知道在阅读过程中 , 会有什么引起你的兴趣 , 走上什么岔道 。 《林中鸟》后附的参考书目 , 诱使我一步一步朝观鸟历史文化的深处走 , 前后买了几十种书回来 。
正是阅读这本书 , 让我几年的阅读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 。 于是在2017年8月前后 , 一时兴起 , 连续写了三篇“鸟文” , 一周一篇 , 一气呵成 , 极有快感 。
- 父亲|巴中通江装修公司哪家好?通江有靠谱的装修吗?
- 求职|60岁父亲带着35岁儿子面试,面试失败后到处给儿子找工作
- 女儿$八岁女儿随口吟出两句诗,父亲就断定女儿会沦落风尘,果然应验
- 杨破天#为何黄衫女唯独对张无忌温柔?并非痴迷张教主,你瞧她父亲是谁?
- 贾琏$宝玉挨打后一片混乱,可有人会注意,作为父亲贾政的无奈与悲凉
- 仙石#西游记孙悟空父亲身份曝光,菩提后悔,玉帝害怕,如来欲哭无泪!
- 薛蟠$贾宝玉被父亲打后, 有人为他哭了一夜, 不是林黛玉!
- 西装|60岁父亲带着35岁儿子面试,面试失败后到处给儿子找工作
- 小龙女$神雕中最具传奇的高手,父亲是天下第一,儿子和丈夫也是天下第一
- 父亲|赵梅阳:十忆故乡(2022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