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周易》早该选进小学教材了!看看《渐》卦说了什么

《周易》本是人类产生以来最伟大的文学名著和哲学经典。
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不断地误解误读。
直到今天我们的教材里面还是看不到她的身影——绝大多数的人都以为,《周易》本经只不过是卜筮之书,后人所作的易传的才有了哲学内涵。
这些人有谁认真读过《周易》本经?
我敢说一个也没有。
不信,我们就来读一读《渐》卦原文,看看这是一部多么伟大的作品,无关卜筮!
小学教材&《周易》早该选进小学教材了!看看《渐》卦说了什么
文章插图

一、《渐》卦之“渐”
《渐》卦里面出现了六处“鸿渐”。
【 小学教材&《周易》早该选进小学教材了!看看《渐》卦说了什么】主语明显是鸿。
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卦叫作“渐”?
因为“渐”才是这个卦的精髓。
什么是“渐”?
这是一个多义字。
作者一如既往地使用了一语多关、一词多用的写作技巧。
首先,“鸿渐”的“渐”明显是一个动词,它是进的意思。
《渐》者,进也。——《序卦》
《渐》的六句繇辞中,鸿渐的方位不断升高,所以“渐”字无疑有上进的意思。
其次,“渐”还是一个形容词,它表示高峻之意。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诗经》
这个高峻的意思是从“渐”的上进之意引申而来的,而且作者明显是引用了《诗经》的这首诗,所以诗后的“武人东征,不遑朝矣”与繇辞里面的“夫征不复”正合。
再次,“渐”还有浸染之意。易传《大象》正是从“渐”的这个含义来解读《渐》卦的。
《渐》,君子以居贤德善(风)俗。——《大象》
这一句话,是从“居”的角度来阐述“渐”,也就是环境与人的相互浸染。有关这一点,《荀子》里面也有更加详细的论述: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周易》作者无疑也使用了“渐”字的浸染之意,繇辞里面“鸿渐”的不同地点,正强调了着不同“居”住环境对人造成的不同影响。
环境对于人的浸染是缓慢的潜移默化,所以“渐”字又引申出逐渐、缓慢之意。
漸者,不速之名。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
由此可见,上述含义都是《渐》卦原文本来就有的内容,不是后人解读出来的,而是《周易》作者原本的意思!
小学教材&《周易》早该选进小学教材了!看看《渐》卦说了什么
文章插图

二、《渐》卦之“鸿”
鸿,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很多的寓意。
《诗经》里面的鸿,大多与离人有关。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渐》卦的繇辞与之何其相似!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而育。
事实上,我们已经多次证明,不是《诗经》抄《周易》,而是《周易》抄了《诗经》!(《周易》是战国时期才写成的。大量证据请看本号系列文章。)
《渐》卦里面的“鸿”,表面上象征的是出征的丈夫。
随着鸿渐的地方越来越高,暗示着丈夫也离开妻子越来越远——“夫征不复”。
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比喻。
鸿雁,同时还是“信”的象征。
自古以来,离人之间就是靠书信来交流。
鸿雁传书,也成了习用的典故。
鸿雁有信,是因为它们是候鸟,南来往返都很守时。
信,是孚的同义词——“孚,信也”。
孚,就是《周易》的核心思想!
越来越高的鸿雁,象征着君子越来越巩固的孚信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