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的经典故事 , 最早出现在《伊索寓言》 , 名为《乌鸦和水罐》 , 后来入选小学语文教材 。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只乌鸦口渴了 , 到处找水喝 , 看见一个有水的瓶子 , 可是瓶子里水不多 , 瓶口又小 。 乌鸦就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 以此喝到了水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 , 不能止步不前 , 而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 另辟蹊径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 轻轻松松地化解危机 。
在一次网络研修直播中 , 我听到了另一个版本的《乌鸦喝水》 。 乌鸦喝不着水 , 怎么办呢?它用身体撞了撞瓶子 , 瓶子纹丝不动 , 把瓶子斜放着让水流出来的办法是不行了;乌鸦心想 , 如果有人来帮忙就好了 , 于是它飞到别处看看 , 怏怏地回来了;它拍拍翅膀 , 直接把嘴伸进瓶子里 , 可是瓶子中水位太低 , 只好放弃了;最后 , 它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 , 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 瓶子里的水位渐渐升高 , 乌鸦就喝着水了 。
原来 , 传统版本的乌鸦是“聪明”的!一下子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 其实 , 我倒是从故事中读懂了另一层含义 , 另类版本的乌鸦是会思考问题的——撞瓶子让瓶子斜放着是“独立思考” , 找人帮忙是“合作交流” , 把嘴伸进瓶子是“尝试体验” , 衔石头填充瓶子是“转化思想” 。 由此可见 , 这只乌鸦遇到问题不急不忙 , 沉着应对 。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当前比较火热的话题——核心素养 。 其实 ,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就需要他们像乌鸦一样会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 。
比如 , 在复习《长方体的容积》这节课时 , 我们不妨设计这样一道开放性问题:用长方形(16×8)硬纸 , 可以拼接 , 做一个无盖长方体纸盒 , 计算容积 。 请先设计 , 再计算 。 (单位:厘米)
“先设计再计算”就是教给学生做题的思路与方法:先画草图 , 根据图文结合 , 直观形象地列出算式 。
从列表中清楚地发现:当四角剪去 , 边长从1到2慢慢增加时 , 容积也在慢慢增加 , 是不是一直这样增加?当边长为3厘米时 , 容积却变小了 。 学生发现在解决这个问题中 , 通过方案的比较 , 才明白当剪去边长为2厘米时 , 长方体纸盒的容积最大为96立方厘米 。
问题是否圆满解决?如果认真读题 , 从中找到“允许拼接”这个关键词的话 , 学生的“异想天开”就会完全迸发出来 , 思维一定会像泄闸的洪水一样 , 一发不可收拾 。
如下两图:
原来 , 通过层层“抽丝剥茧”的探究 , 终于“拨开云雾见天日” 。 答案是多少已经不重要 , 重要的是学生从中经历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 。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提出“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 。 但是 , 思考数学问题需要很长时间 。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也指出:数学思考是学校教育的内容 , 数学思考是一种生存的本领 。 数学思考包括:数感和符号意识、抽象思维、空间观念、形象思维、统计意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
从两个版本乌鸦喝水的故事中 , 折射出学习方式的不同 。 “尝试、体验、试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原来是这样 , 一拍脑袋就知道了”的现象应该减少 , 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 就要创设创造性的教学情境 , 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学会多种方式的数学思考 , 提升核心素养 。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枣阳经济开发区茶棚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3月02日第7版
【长方体|从两个版本的《乌鸦喝水》看学习】作者:李经银
- 保护者|从《两只老虎》到卧虎藏龙
- |西游中最无辜的妖怪是谁?从未招惹是非,却被各路联手剿灭
- |春钓用鱼竿,到底用长竿好还是用短竿好,不妨参照这两个因素
- 中学生@仰慕过丰碑并从丰碑下走过的少年,差不了,中学生不能不读鲁迅
- 王熙凤&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结局,从黛玉进贾府时就决定了,看看贾母干了啥
- |聪明的员工,和领导相处时能够主动从事这三类工作,替领导背锅
- 尧舜禹@从孔子对尧舜禹“禅让”的美化,看儒家“善意谎言”的危害性
- 贾政|贾政从小锦衣玉食,生活奢靡,为啥会和一双绸缎鞋子过不去?
- 牛魔王|西游中最无辜的妖怪是谁?从未招惹是非,却被各路联手剿灭
- https://p.ssl.img.360kuai.com/t01b89015856e00b3e2.jpg?size=3024x4031?size=3024x4031$《边城》作者沈从文:爱上张兆和后,为何转身娶了女作家高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