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版人民币|洪氏藏明式家具擷珍——嘉德拍卖鉴赏(三)( 二 )

, 可见典型的木纹 。 用材较为厚实 , 盖子为独板 , 盖口及箱口不起灯草线 , 简约凝练 。 正中镶长方形铜面叶 , 如意云头纹拍子 , 其上镂雕纹饰 , 细节耐看 , 可以加锁 。 两侧安花瓣形护眼 , 方折提环 , 便于搬移 。

晚期 黄花梨六角形回纹火盆架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火盆架大概是距今3000年前本溪满族自治县赵甸子遗址的青铜火盆 。 根据清宫陈设档案记载 , 火盆一般是摆放在宝座下左右两侧、地下、香几上、案上;基本上是成对摆放;陈设的火盆有带罩的 , 不带罩的;火盆偶有带座、架的 , 铜质较多 , 一般为铜、白铜制成;清宫年节也是必设火盆的 。 由此可见 , 火盆的使用如此广泛 , 但从档案中我们也可以知道 , 火盆架却非常少 。 《红楼梦》里怡红院内 , 就有一种罕见的低矮桌子 , 中有圆孔用于嵌入火盆 , 20世纪时被北京匠人取名为“火盆架” 。 事实上 , 火盆架在明朝时期并不常见 , 发展至清代 , 火盆架才被普遍使用于古代大宅中 。 而用珍贵木材制作易损耗家具 , 着实奢华 。此件黄花梨火盆架为六边形 , 配六根微带侧脚的圆腿 。 六边形内锼挖圆形置放铜盆 , 每边与圆形相切 , 互相映衬 , 给人一种寓规矩于方圆之感 。 每边中间安置一个鼓起的铜钉 , 是为防止木材烫伤 , 起到保护作用 , 其上可见使用痕迹 。 腿足上部每面均安枨子 , 内嵌回纹窗花图案 , 此图案来源于建筑 , 可在《紫禁城宫殿建筑装饰 故宫内檐图案》中宫殿的落地罩上寻到踪迹 , 可以想象火盆架置于殿内 , 与落地罩和谐统一的美好场景 。 回纹图案采用短小、圆润的木材 , 以斗簇工艺攒接而成 , 费工费料费时 , 从而推断其出身不凡 。 下端圆形管脚枨笔直光素 , 长方形空间内无任何装饰 , 起到加固的作用 。 整个火盆架以圆材制成 , 却处处透露着方正规整之感 , 大概得益于六边遍布的方形图案 , 或许受到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

明晚期 黄花梨可折叠式子母屉六足六柱瑞兽纹架子床
这张架子床是安思远为洪氏把关的最后一批家具中的一件 , 未来得及收录进《洪氏所藏木器百图》 。 它与我们常见的架子床有所不同 , 独特之处在于其六足设计 , 且足可拆卸 , 成为四足矮榻 , 这在存世和资料记载的架子床中是极少见的 。 此床早年出自浙江慈溪 , 为传世孤例 。 其特点如下:
(一)床面可折叠 , 为活屉 。 软屉中间于底面做活榫 , 正面镶嵌铜片 , 恰好可以对折 , 设计巧妙 。 活屉的屉面下安四根长竖枨和四个短横枨 , 结构稳固 。
(二)顶架亦可折叠 , 从中间对折 , 缩小形体 。
(三)此床可以是四足 , 亦可以为六足 。 既可以为榻 , 又可以是架子床 。 若不加高四足 , 可作矮榻使用 , 书房休憩、雅集或出行 , 十分便利;加高则是高榻 , 户外雅集最是熨帖 。
(四)两短边均可各加一条腿足 , 想法很有突破;因两侧腿足为较高的设计 , 加上之后 , 四足亦要求加高 , 此时便以榫卯加设四足 , 变身为六足高榻或架子床 , 堪称标新立异的创新之作 。
(五)挂檐、床围子、门板皆为整板透雕 , 反而不用攒斗 , 为的是结实牢固 。 从其可折叠、可加足的特点来看 , 此床在设计之初应是为了出行之用 , 整板雕花亦是考虑到途中不易损伤 。 而且纹饰为龙、凤、麒麟纹 , 可见其规格不凡 。
所以此床可有五种用法:
(一)四足矮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