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乡村是什么模样?当种植大棚里长出艺术作品会是怎样的景象?
初春时节 , “摩登田野——2022新海派乡村美育展”在上海奉贤南桥镇江海村种植大棚开幕 , 展览试图把大都市乡村的日常生活场景 , 转换成“摩登”的审美场所 , 并从乡村吸取智慧 , 轻介入的方式探索艺术与乡村的双向赋能 。
本文图片
上海奉贤南桥镇江海村 , 民居白墙上的墙绘出自南桥镇大学生村官陆燕青之手 。
走在水泥铺就的乡间小道上 , 阳光里浮动着春天的气息 , 两旁民居白墙上勾绘着丰收吉祥的生活 , 目之所及屋舍俨然 。 循着“海马营地”的指示路牌直至深处 , 一个大棚出现在田野之中 , 此地便是“摩登田野——2022新海派乡村美育展”的发生地“大棚美术馆” 。
本文图片
“大棚美术馆”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摩登田野”四字格外醒目 , 在展览团队看来 , “摩登”代表着上海 , 也代表着现代与传统、城市与乡村、本土与世界的融合和对话 。 同时海报上“良渚江海”显示了江海村的悠久历史 , 从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表明 , 距今4500年前此地已有人类居住 , 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遗存 。
“摩登”与“历史”结合 , 以“归田”“归家”“归艺”“归心”四部分30多件展品展现人与乡村自然、人与乡建环境、人与乡土民艺、人与乡愁情感的关系 。 “归田”部分的首件作品便是大棚本身 。
本文图片
大棚航拍图
大棚“成了”艺术作品 , 艺术走进乡村
“大棚美术馆”并非一个美术馆 ,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棚 。 平日种植火龙果、藏红花等观赏性作物 , 农闲时节这座农作生产大棚首次成为了美术馆 。 走入其中 , 观展体验是特别的:“展厅”是透明的 , 作品“生长”在土地上 。 在此能清晰地听到风声、雨声、鸟鸣 , 感受到阳光的移动 。
本文图片
大棚中的动态装置《召唤3》
大棚内 , 体量最大的作品是由荣晓佳、谢悦、王林团队带来的《召唤3》 , 这是一件定制的动态装置作品 。 据上海美术学院数码艺术系教师荣晓佳介绍 , 这件作品“使用了3组共36根垂直悬吊的竹竿 , 通过传动转轴上呈30度角分布的12个偏轴结构 , 获得升降竹竿需要的正弦函数转换 , 带动竹竿阵列呈波浪形周期起伏运动 。 ”
视频:装置作品《召唤3》(00:44)
《召唤3》所用创作构件 , 多是废旧物件的再利用 , 模拟出自然农作的场景给作品带来更多的延展性 。 未来的《召唤》可能会有公共艺术的版本 , 借鉴农耕时代的智慧 , 以风力水力带动作品的运动 。
“借鉴是互相的 , 我们来到乡村 , 看似是以艺术的方式介入乡村建设;其实也是乡村在提示我们 。 ”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展览学术主持程雪松说 , “借大棚做美术馆、以自然力做艺术作品 , 我们希望艺术与乡村双向赋能 。 ”
本文图片
《MIX·竹》
在这样的理念下 , 展览中很多作品采用了低介入、易组装的方式 。 东华大学的黄更、王沛团队带来“MIX·竹” , 运用重力守恒定律 , 让轻盈的竹子立于田间 , 并利用其圆润狭长的造型形成天然的音响 。 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教师穆杰团队带来的《太湖石》 , 用新的材料和构造方式表述太湖石皱、漏、瘦、透的审美特征 , 将传统审美融入当代空间语境 。
- 文化|大同市美术馆推出文创产品线上展览
- 美术馆|走进美术馆,感受诗意春天
- 创作|走进美术馆,感受诗意春天
- 名校|“艺术特长生”降分考名校捷径收窄
- 地下城与勇士|DNF刃影多少独立合格?
- 竹绒|他注定将与大部分同龄人分道扬镳
- 地下城与勇士|DNF:110版本首轮职业平衡曝光!剑帝再次小加强,夜皇削弱28
- nft|消费品与社区图腾:从 Coven 看女性向 PFP 市场
- 影像|“2022奥地利古典艺术影像展”即将开启
- 尚·米榭·巴斯奇亚|佳士得入沪十年:巴斯奇亚拍出,毕加索流拍,本土艺术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