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茶汤上作画展示宋韵之美
咖啡拉花见得多了 , 你见过在茶汤上作画吗?网友@泡影效仿古人 , 以茶汤为纸 , 茶勺作笔 , 勾勒了近200幅古画 , 极富悠雅清丽之韵 。
@泡影原名叫韩喆明 , 现居上海 。 近日 , 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 , 他表示 , 对于茶的艺术加工是为了提升美感、增加品饮的趣味 , “我想把这样的雅趣分享给更多人 , 也想通过茶让大家感受到宋韵之美 。 ”紫牛新闻采访人员|万惠娟
A
韩喆明今年40岁 , 自幼学习绘画 , 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 , 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 。 早些年 , 他爱收集宋代瓷器 , 以茶具居多 , 因为想弄清楚宋人为何爱用那样的器物来喝茶 , 于是频繁查阅文献 , 在此过程中接触到宋代点茶 。 “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它是一种流传于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之间的精致喝茶方式 , 也深受宋徽宗喜爱 , 他所作的《大观茶论》一书 , 对‘点茶’有详细描述 。 ”韩喆明告诉采访人员 , 点茶就是将茶叶磨成粉 , 加一点水调成糊 , 用茶筅不断击打 , 直到出现厚厚泡沫 。 它与普通水泡茶的区别在于口感更加绵密 。 “你可以理解为是咖啡上的奶盖 , 只是它喝起来与咖啡口感不同 , 茶汤就是由茶打成的泡沫 , 喝起来还是茶的味道 。 ”
韩喆明用7种茶叶磨成的粉分别做试验 , 最后选用了白茶 。 白茶是一种长时间浅层发酵的茶 , 比较甘甜 , 打出来的泡沫又白又细 。 “我完全是自学 , 实践了无数次 , 点茶的要领在于练习手腕和手臂的协调性 , 毫不夸张地讲 , 需要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 ”韩喆明说 , 一盏茶大约要击打180-200下 , 不是很累但需掌握要领 。
宋人对于好茶的标准 , 从外观上看 , 要洁白细腻 , 越好的茶越白 , 泡沫越持久 。 韩喆明说 , 通过研究与实践 , 他基本能还原宋人描述的茶汤效果 。
“复活”宋人茶汤游戏 , 灵感来自宋代绘画
两宋时期 , 有人在茶汤上幻化出山水花鸟 , 被视为奇巧技艺 。 宋人文献中对茶汤艺术有过四个字的形容 , 叫做“纤巧如画” 。 出于好奇 , 韩喆明试图“复活”宋人的茶汤游戏 。
按照他对宋代绘画的理解 , 茶盏中呈现的画面 , 应该是非常接近当时的绘画作品的 , 且点茶完成后 , 泡沫鲜白 , 这不正是一张“纸”吗?点茶之前需要把茶粉与水调成糊 , 这不是很接近研墨的方式吗?
于是 , 他的茶汤作画之路开始了 。 虽有绘画基础 , 但上手并不容易 , “即便是有国画基础的人也得从头学起 , 毛笔在纸上作画是‘软碰硬’ , 用茶勺在松软的茶汤泡沫上作画是‘硬碰软’ 。 从技法上来讲 , 可以模拟国画的泼墨、线条、点画等技法 , 但实际操作起来又不可能完全相同 。 ”韩喆明告诉采访人员 , 他经常去博物馆看宋画 , 一看就是一天 。 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 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技法 。
在松软的泡沫上作画 , 下笔需谨慎且快 , 刚开始他多以失败告终 , “有一段时间怎么都画不好 , 简直是心如死灰 , 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来 。 ”韩喆明说 , 必须赶在泡沫消失前 , 也就是三五分钟内就得完成一幅画 。 从开始点茶到画作完成 , 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左右 。
C
六年间在茶汤上勾勒近200幅古画
韩喆明告诉采访人员 , 茶汤上的画面维持时间在45分钟到1小时之间 , “茶是用来喝的 , 对于茶的艺术加工是为了提升美感 , 增加品饮的趣味 , 而不是取代茶的本质 。 ”
- 传承|青海艺人四十余载传承皮影技艺 展非遗魅力
- 文化|“苏州丝绸文化技艺展”将亮相云南省博物馆
- 传承|退伍兵成“非遗人” 传承千年吊脚楼技艺
- 陈瑜|职场探“新” |气球造型设计师陈瑜 小气球玩出大名堂
- 技艺|退伍兵成“非遗人” 传承千年吊脚楼技艺
- |温州龙舟运动中心概念设计师朱小杰:数易其稿,唤起龙舟记忆
- 技艺|葫芦烙出“金” 山西农妇“火笔”勾画幸福
- 西藏|西藏非遗活态传承白纳锻铜技艺
- 山西|山西孝义:种文化 传技艺 续写非遗故事
- 技艺@砖雕非遗传承人:在“守艺”中的“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