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松|吴京、张译扮演的角色,使我想起身边的“方五洲、曲松林”!感恩( 三 )


但我愿意做一块垫脚石 , 助你们年轻人攀登中国画艺术的高峰!
”说这番话的时候他非常激动 , 眼眶里滚动着泪花 。
听了谭百辛这发自肺腑又极具哲理的话 , 我惭愧地将头埋在胸前 , 激动地泪水滴落在地板上 。
《红军歌》素描稿画完后 , 我将画稿拿到谭百辛画室请他指教 , 他认真地看了看:“小杨啊 , 你这张画题材不错 , 构图和人物造型都没有太大的毛病 , 但是从版画的角度来讲 , 应加强画面的黑白对比关系 , 灰调子我们可以从套色上调整 。 ”说完之后 , 他用橡皮在我的素描搞上将一些细部擦去 , 使我体会到版画中黑白关系形成的奥妙 。
我将画稿画到木板上 , 在这个过程里 , 谭百辛经常过来指导 。 他针对画中人物、枪械、服装、山石、树木的属性 , 示范相应的刀法 , 为我的版画创作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
电影《攀登者》中 , 曲松林为了踩着方五洲的肩膀登顶珠峰 , 不顾峰顶刺骨的寒风脱掉了登山靴 , 至使双脚冻坏 , 被截去脚趾无法再去登山 , 但他的心却永远留在了珠峰顶上 , 甘愿将精力用在后来者李国梁等一批年轻人身上 , 希望他们能完成自己当年未能完成的任务 , 为国争光 。
谭百辛就是曲松林这样的人 , 在他手把手的传授下 , 我的套色版画《红军歌》、《金沙江畔鱼水情》 , 在那一届昆明军区美术作品展上获得优秀奖 , 这次的成功使我在部队美术创作的道路上 , 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曲松|吴京、张译扮演的角色,使我想起身边的“方五洲、曲松林”!感恩
文章图片

电影《攀登者》剧照
我曾经是部队美术创作队伍里的一名攀登者
套色版画《红军歌》、《金沙江畔鱼水情》的成功 , 为我的创作之路指明了方向 。 此后我经常到基层连队中去锻炼 , 与士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 , 衣服虽然磨破了 , 脸也晒黑了 , 心却与部队生活更贴近了 。
在此期间 , 我画了大量的毛笔速写 , 在线的提按、使转运用上 , 有了更深层次地认识 。 中国画历来讲究“书画同源” ,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到:“夫应物必在于象形 , 象形须全其骨气 。 骨气象形 , 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 要画好中国画除了绝好的构思外 , 骨法用笔是相当重要的 。 为此我从《赵松雪的千字文》入手练习书法 , 后追本溯源研习篆书 , 力求将中国书法的用笔与对象描写结合起来 。
1974年 , 为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2周年 , 我又被借调到军区美术创作训练班进行创作学习 。 这次训练班除了仍由谭百辛负责以外 , 还有梅肖青、林德宏 , 学员有尚丁、孙向阳、陈永乐、张雾勋、于克敏加上我共32人 。
曲松|吴京、张译扮演的角色,使我想起身边的“方五洲、曲松林”!感恩
文章图片

军区美术创作组 尚丁(后排左二) 张雾勋(右四)
在草图的预选中 , 我的一幅《守猎》入围初选 , 梅肖青还以这幅草图作为创作示范 , 单独进行了点评 。 让我去掉画中多余的人物 , 将笔墨主要集中在两个人物的刻画上 , 最好能将环境设置在大雨磅礴的夜晚 。
梅肖青1930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 ,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 早年从事油画和版画创作 , 代表作有《情报》、《进驻昆明》;其版画《迈步》入选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 , 并赴国外展出获优秀奖 。 后主攻中国画 , 他的国画作品《踏遍高原千里雪》获全军第三届美展优秀奖 , 并在《美术》及国内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 , 我知道他的名字也是从这幅画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