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松|吴京、张译扮演的角色,使我想起身边的“方五洲、曲松林”!感恩

杨西|撰文
9月30日国庆档电影《攀登者》上映 , 下午3点我就买票到影院观看这部影片 。 明亮的影厅、热情的服务 , 映前的广告、宽大的屏幕 , 舒适的座椅、期待的观众 , 一下子将我观影情绪调至到兴奋点 , 老实说我已经20几年没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
随着放映厅灯光的熄灭 , 大屏幕上呈现出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一行人 , 1960年从北坡攀登珠峰的画面 , 强大的视听效应 , 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使人心潮澎湃、跌宕起伏、热泪盈眶;看到三人奋力登顶的那一刻 , 我的眼角湿润了 。
曲松|吴京、张译扮演的角色,使我想起身边的“方五洲、曲松林”!感恩
文章图片

电影《攀登者》登顶剧照
放映结束后 , 我回忆起电影中一段感人至深地情节 , 当学员问方五洲:
“老师 , 我们为什么要攀登珠峰?”
方五洲回答:
“因为山就在那”
, 这段台词深深地打动了我 , 将我带回到那军营苦涩酸甜的激情岁月……
我曾经是部队里的一名电影放映员
1970年 , 因为我的画画得好 , 被云南某部特招入伍 , 因师级以下没有专职美术战士 , 我便被安置在师部电影队里当一名放映员 。 有美术创作任务时就画画 , 没有创作任务的时候就放电影 。 放映组一共四个人 , 经常下到连队为战士们放电影 。
那时放映的片子 , 除了“样板戏”外 , 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 后来政治环境宽松一些 , 就引进一些南斯拉夫和朝鲜影片 ,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影片 , 当数朝鲜那部《卖花姑娘》 。
我们每次到连队放电影 , 允许附近的老百姓前往观看 , 只不过要等部队战士整队进场后 , 他们才在后面或站着或自带凳子坐下 。
放《卖花姑娘》的时候 , 主人公花妮一家命运的悲惨与不幸 , 故事的曲折与歌声的哀婉深得大众同情 , 很多老百姓看了这场还跟着我们转场去看下一场 , 看得很多人哭得像泪人似的 , 甚至有人连看三场 。
由此可见 , 当时电影内容贫乏到何等程度 , 哪像今天这样不出家门就可以看电影 , 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曲松|吴京、张译扮演的角色,使我想起身边的“方五洲、曲松林”!感恩
文章图片

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剧照
我们那时放电影很辛苦 , 有时一天晚上放三场 , 这个连队放完转至下一个连队 。 看电影也不像现在可以舒适地坐在电影院里 ,
大部分时间都在露天操场 , 遇上下雨就在放映机上撑一把雨伞 , 部队干部、战士都是冒雨观看 , 而且还看得津津有味 。
放映工作结束后 , 由连队炊事班为我们电影组煮一碗面条 , 有条件的打个鸡蛋权当慰劳 , 虽然是碗面条 , 每次我都是喝得连汤都不剩 。
我在放影队还有一个任务 , 就是绘制幻灯片 。 平时将部队里的好人好事、英雄事迹收集起来 , 根据文字材料画成幻灯片 , 然后在电影放映前 , 用幻灯机将它投射到屏幕上 , 相当于现在的映前广告 , 虽然工作累点 , 心里却是暖融融的 。
曲松|吴京、张译扮演的角色,使我想起身边的“方五洲、曲松林”!感恩
文章图片

部队放映员
我曾经是部队里的一名军旅画家
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 , 几乎每年都有几次大的创作任务 , 师一级要负责组织团一级美术骨干 , 选拔创作题材 , 军一级要将下面报上来的题材进行筛选组织创作 。
1972年 , 我的两幅反映部队题材的作品《红军歌》、《金沙江畔鱼水情》被军部选中 , 我来到云南开远 , 在这里我有幸见到引导我进行版画创作的启蒙老师谭百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