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松|吴京、张译扮演的角色,使我想起身边的“方五洲、曲松林”!感恩( 四 )


为了反映镇守边陲部队战士的艰辛 , 及保家卫国的重任 , 他没有从正面去描写 , 而是选择战士宿营后一个生活的瞬间 。 画面上两个战士正在缝补边防巡逻穿坏的鞋袜 , 恰到好处地从内心深处 , 刻画战士继承发扬红军优良传统的动人形象 。
曲松|吴京、张译扮演的角色,使我想起身边的“方五洲、曲松林”!感恩
文章图片

梅肖青作品《踏遍高原千里雪》
创作进入第二阶段 , 我的作品应该画正稿了 , 上面发下来的宣纸我试了几张 , 干后的墨色显得灰暗 , 我拿着画稿去向梅肖青请教 。 他看了后说:“你用的这个纸是夹江宣 , 纸太厚 , 墨和颜色都被它吃了 。 我这里有保存了十几年的旧单宣 , 你拿几张去画 , 画坏了还可以来拿 。

听了梅肖青的话 , 我十分激动 , 心想一个著名的军旅画家 , 为了我们年轻一代能将画画好 , 将自己保存十几年的旧单宣都拿出来了 , 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将部队美术创作精神传承下去呢?
曲松|吴京、张译扮演的角色,使我想起身边的“方五洲、曲松林”!感恩
文章图片

梅肖青油画《进驻昆明》1961年
在我画正稿的时候 , 梅肖青经常过来 , 他对我说:“在用笔用墨上 , 你要继承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 这样才能做到气韵生动 。 为了突出人物脸部特征 , 你应采取画高不低 , 在赭石中加入少许淡墨 , 既降低了赭石的火气 , 又增加了色彩的沉稳 。 面颊、嘴唇处以洋红加淡墨轻轻染一下 , 这样年轻战士的靓丽神采才能跃然纸上 。 ”他一边讲一边为我做示范 , 看他示范作画真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 同时也加深了我对国画技法的认识 。
电影《攀登者》中的方五洲 , 为团队能顺利登顶珠峰甘作人梯 , 让曲松林踩着自己的肩膀攀登 , 梅肖青也是这样的人梯

在昆明军区很多像我一样的青年人 , 都得到他热情地帮助及教诲 。
曲松|吴京、张译扮演的角色,使我想起身边的“方五洲、曲松林”!感恩
文章图片

电影《攀登者》海报
我按照梅肖青的建议 , 将《守猎》的环境改在雨夜 , 这样改动有利于烘托人物性格及国画特有技法的应用 , 可增强画面艺术效果和作品的震撼力 。
在那次展览中 , 我的国画作品《守猎》荣获一等奖 , 我也因此被破格提升为文化干事 , 让我在部队美术创作的道路上 , 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
我曾经是一名攀登者 , 同时也是一个追梦人
1923年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 , 在《纽约时报》采访人员采访他的时候问他:“你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他回答说:
“因为山在那里 。 ”
这振聋发聩的话一时间传遍世界 。
我认为山在那里 , 梦亦在那里!
曲松|吴京、张译扮演的角色,使我想起身边的“方五洲、曲松林”!感恩
文章图片

电影《攀登者》剧照
32年前 , 为了儿时就有的“画家梦” , 为了心灵深处对人生价值和信念的追求 , 为了一个偶然的机遇 , 我脱下那身曾经让我魂牵梦萦的绿色军装 , 走进省画院的大门 。
黄土高原的腊月 , 莽莽雪原 , 大地上只有黑色的车辙向天际延伸 , 犹如琵琶上的琴弦 , 我在这自然合成的黑色交响中奔跑 。
我熟悉高原 , 对高原上忧伤的岁月 , 打井的号子、乞雨的哀告、高亢的民歌、激越的鼓点有着特殊的感情 , 对黑色的墨及白色的宣纸有着赤诚的爱 。
《山海经》被视为上古三大奇书 , 书中“海外北经篇”中记载着一个夸父逐日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