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文学书写不衰的主题 , 两千多年前便有民间诗人写下:“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 ”法国人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说过 ,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 ,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 。 《亲情与感悟》告诉我们 , 只要有心 , 岁月的沉沙里藏有我们借以抵抗时间与遗忘的锚 。
赵国柱先生出版的尺牍手卷作品集《亲情与感悟》(北岳文艺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 , 书名就已经足够醒豁地提示了其内容 , 关键它是以独特的书法艺术呈现给读者的 。 几十篇文章 , 谈人记事 , 抒情论理 , 内容林林总总 , 但多数都涉及某种与时间有关的维度 。 从第一篇《生下千金之后》 , 到最后一篇《我的六十六岁生日》 , 作者将自己从31岁到66岁人生中的一个个难以忘却的片段 , 呈现出来 。 今和昔 , 当下与过去 , 时光的两端接续围拢起来 , 作者心中深深浅浅的意绪 , 从字里行间弥漫出来 , 引发共鸣 。
对《亲情与感悟》的评价 , 重要的不是复述它的内容 , 也不是简单抽象地描述这部作品集以一种别致的角度和敏锐的洞察 , 再透过温暖睿智的字里行间来烛照文字、洞见人生 , 而是体会到作者书写的目的 , 是铭记;艺术的形式是记住生命中的某一刻 , 甚至是自己 。
一页页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 于我而言 , 它们都是新鲜的 , 仿佛都是刚刚并且同时出炉的 。 更重要的 , 它们互相之间产生着某种关联 。
究竟有哪些重要看点呢?有三点印象值得评说 。
关键词:表达
我对书法一窍不通 。 只是感觉《亲情与感悟》里的件件书札 , 书卷气足 , 风规高远 , 随性洒脱 , 作品的温度、质感和审美力扑面而来 。 以书札这样一种方式 , 写这样的内容 , 是赵国柱先生的一种表达 。 有他的思考和实践在里头 。 这些表达 , 在当下是有意义的 。
清末书法家李瑞清论书名句:“自古以来 , 学问家虽不善书 , 而其书自有书卷气 , 故书以气味为第一 , 不然 , 但成手技 , 不足贵也 。 ”
也看到过这样的说法 , 深以为然:书法的三重境界 , 第一重境界只有技术 , 文化的支撑力很小 。 第二重境界 , 书法家从技术专家到技术精英 , 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厚度支撑 , 但和社会的交集还比较少 。 只有到了第三重境界 , 哲人境 , 书法家的字外功 , 即书法之外的内涵、成就形成一定的厚度 , 书法艺术才获得坚实的背景支持 , 赋予了书法更丰厚的内涵 。
虽然技术变化越来越快 , 但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一直伴随人们的 , 无论是书法还是艺术 , 会给到我们新的力量的 。
捧读赵国柱先生的《亲情与感悟》 , 很喜欢 , 原因未必尽出内容 , 还在于它和自己想象的雅人高致相符 。 明人吕坤说过 , “事从容则有余味 , 人从容则有余年” , 一个人倘能闲人所忙 , 忙人所闲 , 心中无事 , 眼前清净 , 就是最好的人生消遣 。 尔后 , 当他浓后求淡 , 动极思静 , 还能往接圣代 , 尚友古人 , 简直就是诗意栖居了 。
关键词:日常
作家余华说过这样一句话:“日常生活貌似平淡和琐碎 , 其实丰富宽广和激动人心 , 而且包罗万象 。 ”他说的是散文写作的一种方式:从日常生活出发 , 再回到日常生活 。
《暖手煲小记》《小外孙领我坐地铁》《一看你就是个干部》《丢开轮椅站起身》等篇目 , 家常 , 日常 , 但却能让故事停下来 , 让某个瞬间凝固住 , 缓慢仔细地被我们看见 。
尤其感动我的是 , 80个字的《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和130余字的《致女儿》 , 作者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女性——母亲与女儿“我牛” 。
- 五星红旗|此刻最深情的告白!鸟巢里的手语版国歌
- 欧阳修|欧阳修的蝶恋花,美到令人心碎,极具深情,相思无限
- 情侣!最深情的情侣,一吻持续了2800年,专家:已经成为了世界文物
- |中年人的欲被开发也很深情
- 欧阳修|欧阳修在病中创作的佳作,襟怀超脱,人到中年才能体会其中深情
- 尸体@《聊斋志异》中被忽视的篇目,取材胶东农民起义,比画皮还要骇人
- 秦淮海$秦观的两首名作,表达哀婉,句句深情,令人不忍卒读
- 离恨#十首《鹧鸪天》,给你深情款款
- 苏提达$泰王重视44岁苏提达,“深情对望”好甜蜜,暂时忽视诗妮娜贵妃
- 男女主#文笔出众且男主腹黑又深情的五本现代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