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李舫书写《大春秋》:从诗词中探寻文化景观( 二 )


对李舫而言 , 文风的改变和她的阅读兴趣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近几年她的阅读兴趣从西方现代性、现代派艺术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哲学 , 在工作间隙 , 更是利用碎片时间读完了《点校本二十四史》中的大半 。 在阅读之外 , 她开始思考很多从未曾深入思考过的大问题 , 李舫说:“大春秋 , 像一座巍峨的山峰 , 吸引着我去攀登 , 我希望用这三个字来致敬伟大的时间 。
历史|李舫书写《大春秋》:从诗词中探寻文化景观
文章图片

Q-北京青年周刊
A-李舫
春秋是一种人生态度
Q 这次新书的书名为什么叫“大春秋”?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A春秋 , 有很多种内涵 , 我们常说:春秋笔法、春秋积序、春秋鼎盛、春秋责备贤者……春秋 , 指的是时间 , 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 是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 , 更是方法论 。
春秋者 , 时也 , 史也 。 古代先人春、秋两季的祭祀 , 让这个词具有了农耕文明的鲜明气质 ,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春韭秋菘、春露秋霜、春花秋月..典籍里的美好词汇 , 负载着先人的美好期待 , 也收获着先人的美好祈福 。 春去秋来 , 四季轮回 , 成就了中华五千年的浩浩汤汤 。
【历史|李舫书写《大春秋》:从诗词中探寻文化景观】春秋之时 , 人道亦是天道 。 正是在这个时代 , 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古代以色列一道 , 开始了“终极关怀的觉醒” , 还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文明 , 已经完成了思想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 在四个文明的起源地 , 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理智和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 , 从而成就了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 。 与此同时 , 那些没有实现突破的古代文明 , 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 , 虽然规模宏大 , 最终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 , 成为文化的化石 。
在我看来 , 春秋 , 是一种记忆 , 也是一种觉醒 。 大春秋 , 这三个字里包含了太多太多 , 我希望用这三个字来致敬伟大的时间 。
Q 这本散文集中每一篇的开篇非常独特 , 都是以诗词开场 , 一共 23 首诗词 , 请问您是如何选中这 23 首诗词作为开场的?
A因为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历史人物或者一个历史故事 , 所以 , 我选择用一段与这个人物或者故事有关的诗词 , 来作为阅读提示 。
Q 您在这本书的序言《岁月留白处》一文中写道 , 文学家如司马迁 , 其笔下的历史是独特的 , 文学的书写在历史的深处 , 更在岁月的留白处 , 您是如何看待文学书写与历史的关系的?
A文学是历史的智者 , 历史是文学的富矿 。
许慎《说文解字》说:“史 , 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 中正也 。 ”历史的本意其实是记事者 , 也就是记录历史的史官 。 在西方 , 多种语言的历史概念源自希腊语historia , 亦即调查、探究 , 出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
历史包括一切过往 , 以及关于过往的记录和思考、研究和诠释 。 这样说来 , 历史具有三个特性 , 一是时间的意识性 , 二是思想的在场性 , 三是向未来的开放性 。 时间是流动的 , 今天的明天是明天的昨天 , 未来的历史又是过去的未来 , 历史的意义在于不断发现真实的过去 , 不断用新的发现修正以往的谬见与误读 , 这恰是历史研究的价值 , 而在历史学家不能及、无所及之处 , 让历史的细节变得更加丰盈丰富丰美 , 恰是文学家存在的意义 。
Q 书中有一篇《春秋时代的春与秋》讲述了孔子和老子这两位中国文化巨人的对话 , 您觉得他们的思想碰撞 , 对于现在的读者而言 , 有着怎样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