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假如没有女性文学,我无法认识自己” |当代文学女子图鉴

Happy
Valentine's Day
“这个世界好像从未改变 , 但其实又在变化 , 所谓的变化 , 并不是自然发生的 , 我能够自负地说 , 是我们改变了社会” , “我告诉你们这些的目的是让你们知道 , 你们也有做出改变的能力 。 ”
很明显的 , 文学已经走至时代的分岔路口 , 而女性文学作为其中的一股力量 , 正在日渐得到正视 。 特别是女性小说的复兴 , 作家淡豹有一段话说的精妙:
“《聊天记录》这样的小说如二百年前《傲慢与偏见》出版时那样 , 说出又普通 , 又很少被讲述的经验 。 这个阶段是‘姐妹情谊’的建筑期 , 千万人在各自的觉醒中相互共情 , 我猜下一步会是更多新书让人能更意识到不同阶层、民族、地域女性之间的差异 , 其实那也是更深刻的共情的基础 。 ”
在「与她同行 , 穿越内心的风景」女性主题书展中 , 我们既可以看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 , 也能看到“火爆全网”的畅销书《我的天才女友》 , 以及《蒙马特遗书》等华语文坛的“冷门佳作” 。 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文学艺术 , 展现出女作家们基于性别主体意识、或是超性别意识创作的具有人类命运普遍意义的文本 , 充分表达了独特的女性魅力 。 她们的文字中 , 那些呐喊、彷徨、轻浮、坚强 , 展现了社会各地域、各阶层的女性来自灵魂深处的独白 , 也在描述女性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中遭遇的某种真相 , 并与当下的时代产生强烈的共振 。
女性文学|“假如没有女性文学,我无法认识自己” |当代文学女子图鉴
本文图片

“那不勒斯四部曲”是当下炙手可热的女性主义文学 ,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因此系列的大获成功曾被《时代》周刊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 。
尽管费兰特从未公开其性别 , 但媒体和评论家从其“自传性”色彩强烈的写作中判断其为女性 。 2011年至2014年 , 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了《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 , 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 , 也就是风靡全球的“那不勒斯四部曲” 。
女性文学|“假如没有女性文学,我无法认识自己” |当代文学女子图鉴
本文图片

▲“那不勒斯四部曲”
在“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前 , 几乎所有人都默认 , 世界文学中没有形成关于女性友谊的文学传统 。 故事里的女性主角总是以孤单女性出现 , 她们缺少女性朋友去依赖和倾诉 。 但“那不勒斯四部曲”中 , 两个本质截然不同的女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惺惺相惜的关系:
莱农和莉拉一同出生于二战后萧条破败的意大利 , 成长于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一个穷困社区 。 莱农通过读书和上学成为了知识分子并以此为傲 , 莉拉则被远远抛在了莱农身后 , 受困于底层生活的泥淖中 。 在时代的洪流中 , 两人各自经历了教育、阶级、暴力的考验 , 最终维系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 。
“那不勒斯四部曲”以史诗般的体例 , 描述了莉拉和莱农各自的经历 , 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这种共鸣一半来自作者与已故好友的真实经历 , 一半来自用词得当的文本里散发出来的真实 。 费兰特曾说:“文学的真实会溶于语言之中 , 直接和句子里散发的能量挂钩 。 假如获得了这种真实 , 那就会避免刻板、平庸 , 也会避免大众文学里那些常用的技法 。 ”
女性文学|“假如没有女性文学,我无法认识自己” |当代文学女子图鉴
本文图片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该系列小说的阅读体验相当令人愉快 , 总能给人一种酣畅淋漓、停不下来的快感 。 因为故事中的情节有浪漫、有迷惑、有挣扎、有反抗 , 唯独没有沉溺和停滞 。 除了本书精彩的文学性 , 书中对意大利长达七十年的社会变局也进行了细致描绘 , 比如意大利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奇迹、六七十年代的社会革命与平权战争、八十年代左翼思想的坍塌和意大利政治状况的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