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冯骥才:今年我80岁,就缺时间( 四 )


此前 , 冯先生曾提到“我人生接过的最后一件大事是教育” , 在他看来 , 教育也与文化遗产保护一脉相承 , “如果说前20年 , 我主要做的是文化遗产抢救性的保护 , 我今天要做的就是科学保护 。我们抢救下来的这些文化遗产 , 如果没有保护标准 , 没有规范 , 没有专业的人才 , 我们仍然对它不放心 。所以我们在大学必须开启非遗学学科的教育 , 必须将其纳进高等教育的体系里 。”
4
和文学阔别了20年 , 有太多东西想写
如今重返文学后 , 冯骥才可谓高产作家 , 除了《俗世奇人》《书房一世界》等 , 今年随《画室一洞天》一起出版的还有《多瑙河峡谷》 , 这是冯先生五部中短篇小说新作结集 。其中 , 《多瑙河峡谷》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的苦恋 , 叩问人生 , 探究命运;《枯井》记录人在濒临绝境之际倾诉的心灵隐秘 , 探讨忏悔主题;《跛脚猫》剖析电视台女主持人光鲜背后的复杂人生和情感世界;《木佛》以木佛自述为叙事视角 , 批判价值观扭曲的文物市场和鉴定界;《我是杰森》围绕主人公的失忆以及寻找记忆展开情节 , 结局出人意料 。五个故事曲折跌宕 , 较之以往作品 , 在真切的现实中引入了梦幻、奇幻、奇遇等因素 。
谈及小说创作 , 冯先生表示 , 虽然和文学阔别了20年 , 但是从写作的意义上 , 他始终未曾离开文学 , “因为我热爱文学 , 我对文学的热情好像是天生的 , 我觉得对文学对艺术的热爱都是天性 。当我有了对生活的热情的时候 , 必须要用文字表达 , 那就是搞文学的人的一种天性;当我必须要用笔墨用色彩去表达 , 那就是搞绘画的人的天性 。我现在有了时间写作 , 很多东西一拥而来 , 甚至同时几个想法都会来 , 因为过去压抑的时间太多了 , 20年生活积累得太多了 , 看得太多了 , 认识得也太多了 。”
在做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时候 , 冯先生说他经常有文学的冲动 , 有文学的想象 , “但是我不可能写 , 因为我没时间 。我文学想象最多的时候就是在大地奔跑的时候 , 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 , 特别是夜里坐着汽车听着音乐 , 从这个省到那个省去要走几个小时 , 甚至更长 。在路上 , 文学想象忽然就出来了 , 想着想着 , 司机师傅说:‘冯老师咱们到了 。’小说就没了 , 中断了 , 断电了 , 没有了 , 以后的想象也接不上了 , 这就是我那个时期的文学生活 , 没有时间写 。”
冯先生笑说 , 那时候看到自己同辈的作家或者年轻人出新书的时候 , 心里会有一点苦涩 , “但是仅此而已 , 因为我知道我做文化遗产抢救的事情太重要了 , 而且我必做不可 , 我不能选择 。”
现在回归文学 , 冯先生表示 , 和20年前写作不同的是 , 他觉得文学还应该有一个重要使命 , “就是给文学留下审美形象 , 你对于时代的思考 , 对于生活的认识理解 , 包括哲思 , 都要通过审美的形象、氛围、意境去体现出来 。”
虽然有太多想写的素材 , 但冯先生说不管写什么 , 他坚持两点 , 一是想把文学写成一个艺术品 , “所谓艺术品就是有审美价值 , ”二是语言 , “我认为不管你写作的时候多么富有激情 , 或者是你的情感多么澎湃 , 但是小说的语言最后还应该是精当的 , 这特别重要 , 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 。我写《俗世奇人》很快 , 但改了很多遍 , 我觉得语言还不行的时候 , 我不敢放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