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动力常常是被感动 。 于是我放下手中画了一小半的《清明上河图》 , 第二天就去买绢和裁绢 , 用红茶兑上胶矾 , 一遍遍把绢染黄染旧染匀 , 再在屋中架起竹竿 , 系上麻绳晾绢 。 那条绢有五米多长 , 便折来折去地在我小小房间的半空中“游走” 。 此时的我 , 对这幅画临摹得正是得心应手 , 动笔画起来很流畅 , 对自己也很满意 。 天天白日上班 , 夜里临摹 , 直至更深夜半 。 嘴里嚼着馒头咸菜 , 却把心里的劲儿全给了这幅画 。 那年我三十二岁 , 精力充沛 , 一口气干下去 , 到了完成那日 , 便和妻子买了一瓶通化的红葡萄酒庆祝一番 , 掐指一算居然用一年零三个月!
此间 , 那位美籍华人不断来信 , 说尽好话 , 尤其那句“恨不得一步就跨到中国来” , 叫我依然感动 , 期待着尽快把画给她 。 但不久唐山大地震来了 , 我家被毁 , 墙倒屋塌 , 一家人差点被埋在里边 。 人爬出来后 , 心里犹然惦着那画 。 地震后的几天 , 我钻进废墟寻找衣服和被褥时 , 冒险将它挖出来 。 所幸的是我一直把它放在一个细长的装饼干的铁筒里 , 又搁在书桌抽屉最下一层 , 故而完好无损 。 这画随我一起逃过一劫 , 与我是一般寻常的关系吗?
此后 , 一些朋友看了这幅无比繁复的巨画 , 劝我不要给那位美籍华人 。 我执意说:“答应人家了 , 哪能说了不算?”
待到1978年 , 那位美籍华人来到中国 , 从我手中拿过这幅画的一瞬 , 心里真有点舍不得 。 我觉得她是从我心中拿走的 。 她大概看出我的感受 , 说她一定请专业摄影师拍一套照片给我 。 此后 , 她来信说这幅画已镶在她家纽约曼哈顿第五大街客厅的墙上 , 还是请华盛顿一家博物馆制作的镜框呢 。 信中夹了几张这幅画的照片 , 却是用傻瓜相机拍的 , 光线很暗 , 而且也不完整 。
1985年我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笔会 , 中间抽暇去纽约看她 , 也看我的画 。 我的画的确堂而皇之被镶在一个巨大又讲究的镜框里 , 内装暗灯 , 柔和的光照在画中那神态各异的五百多个人物的身上 。 每个人物我都熟悉 , 好似“熟人” 。 虽是临摹 , 却觉得像是自己画的 。 我对她说别忘了给一套照片做纪念 。 但她说这幅画被固定在镜框内 , 无法再取下拍照了 。 属于她的 , 她全有了;属于我的 , 一点也没有 。 那时 , 中国的画家还不懂得画可以卖钱 , 无论求画与送画 , 全凭情之所至 , 所谓“秀才人情纸半张” 。 一时我有被掠夺的感觉 , 而且被掠得空空荡荡 。 它毕竟是我用年轻生命中整整的一年换来的!
本文图片
现在我手里还有小半卷未完成的《清明上河图》 , 在我中断“这幅”又失去“那幅”之后 , 已经没有力量再继续画这幅画了 。 我天性不喜欢重复 , 何况临摹《清明上河图》又是一项太浩大、太累人的工程 。 况且此时我已走上文坛 , 我心中的血都化为文字了 。
写到这里 , 一定有人说 , 你很笨 , 叫人弄走这样一幅大画!
【清明上河图|冯骥才:我的《清明上河图》】我想说 , 受骗多半源自一种信任或感动 。 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并没有人拿走 , 还在我身上 。 而且 , 还有这未完成的小半卷的《清明上河图》 , 藏于画室 , 自我见证 。 (冯骥才)
- game|【中国读本里的魅力中国】围棋的智慧(3)—— 在古代,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下围棋?
- |春季根据鱼的习性找环境,看水色巧打窝,才能把“滩”钓好
- 芝镇说|《芝镇说》第二部18|画画必得喝酒,迷迷糊糊的,才能画出境界
- 灵魂|婚姻中,异性之间,有这些感觉,才算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 |迎春腰鼓响,一起向未来
- |《清明上河图》为啥画那么多柳树?揭秘北宋东京城的植树密码
- 翡翠手镯|米开朗创作出大卫雕像时才29岁,而大卫早已经40几岁,比他还要老
- 招聘|校招和社招有何差别?别等吃亏了才后悔,不单体现在招聘方式上
- 创业|下属犯错误屡教不改,怎么说才让他服气
- |山东小伙用微缩模型还原《人世间》周家老院 将来要还原《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