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水边的送别:一个人要走,勉强留住是没有好处的丨周末读诗( 二 )


然而 , 偏偏是他的薄情 , 令她回味无穷 。 “却羡彩鸳三十六 , 孤鸾还一只” , 彩鸳典出汉乐府《鸡鸣》:“舍后有方池 , 池中双鸳鸯 。 鸳鸯七十二 , 罗列自成行 。 ”鸳鸯七十二 , 即三十六对 。 孤鸾比喻未得配偶或丧偶之人 。 托诸物象 , 自伤之意见于言外 。 对于失恋者 , 满世界的人好像都是成双成对 。
情境不难揣摩 , 此词尤妙在写法 , 起结纵横 , 两般笔墨 , 一气贯注 , 通体峭劲 。
五代|水边的送别:一个人要走,勉强留住是没有好处的丨周末读诗
文章图片

清 石涛《柳溪行舟图》
蓼岸风多橘柚香

/ /
《浣溪沙》
(五代)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 , 江边一望楚天长 。 片帆烟际闪孤光 。
目送征鸿飞杳杳 , 思随流水去茫茫 。 兰红波碧忆潇湘 。
/ /
这首词亦是孙光宪的名篇 , 亦写离别 , 笔力亦矫健 。
蓼花 , 橘柚 , 都是南方水乡风物 。 水蓼花开 , 或红或白 , 橘柚飘香 , 可知时值秋天 。 传说是收获的季节 , 秋天不该有离别 。 江岸蓼花有些凄凉 , 风吹个不停 , 橘柚的芳香 , 像家园在依依挽留 。
“江边一望楚天长” , 是谁一望?离人 , 送者 , 叙事者 , 抑或你我?读者可代入不同视角 , 而有不同感受 。 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 , 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 柳永《雨霖铃》写江边送别 , 也这样写:“念去去 , 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楚天阔 。 ”楚天长 , 楚天阔 , 皆是江边一望的惆怅 。
离人远去 。 “片帆烟际闪孤光” , 茫茫江上 , 一片孤帆 , 闪烁于烟霭天际 , “闪孤光”三字真乃绝唱 。 近代学者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说:“昔在湘江泛舟 , 澄波一碧 , 映似遥山 , 时见点点白帆 , 明灭于夕阳烟霭间 , 风景绝胜 。 词中‘帆闪孤光’句足以状之 。 ‘兰红波碧’殊令人回忆潇湘也 。 ”
下片回别 , 帆影已灭 , 江浪如雪 。 目送征鸿 , 魂飞杳天之外;思随流水 , 茫茫如隔生死 。 待到来年 , 兰红波碧 , 天涯思归 , 怎不叫人忆潇湘?
“潇湘”一词 , 始见于《山海经·中次十二经》 , “洞庭之山 , 帝之二女居之 , 是常游于江渊 , 澧沅之风 , 交潇湘之渊 。 ”后世的诗文中 , “潇湘”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 比如相传那是舜之二妃娥皇、女英投水自尽的地方 , 以故代指相思成空的伤心地 , 再后来更成为美的象征 , 比如用作词牌名“潇湘神” , 琴曲“潇湘水云” , 以及《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居处叫“潇湘馆” 。
“兰红波碧忆潇湘” , 既是写实 , 又隐喻来年秋天 , 君若不归 , 江边将是一片伤心地 。
五代|水边的送别:一个人要走,勉强留住是没有好处的丨周末读诗
文章图片

明 张宏《山塘短棹图》
棹举 , 舟去
/ /
《河传》
(五代)顾敻
棹举 , 舟去 。 波光渺渺 , 不知何处?
岸花汀草共依依 , 雨微 , 鹧鸪相逐飞 。
天涯离恨江声咽 , 啼猿切 , 此意向谁说?
倚兰桡 , 独无聊 。 魂消 , 小炉香欲焦 。
/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住者满怀怅望 , 去者又是何心情?且一读这首词 。 正如词牌名所示 , 《河传》所咏多临流送别之事 。
“棹举 , 舟去” , 极简的句子 , 镜子般映出一个事实 。 当事人心情或很复杂 , 事实却简单得无可置疑 。 不写离别之态 , 不叙伤别之情 , 只是个简单的动作 , 就让人清晰地听见一声断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