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他被朋友们评为“最像医生的建筑师”( 六 )


本文图片

所以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是我们的设计价值观 。
从短期来看 , 这个价值观太忠厚了 , 不讨喜 。 但从长期来看 , 无论是对团队的培养、对合伙人的提升 , 还是对作品在时间层面上是否能经得起考验来说 , 这都是一件好的事情 。 设计是一个长期的事情 , 因为建筑作品本身就是需要被时间考证和评价的 。 这就需要在创作时用长周期的眼光去看待 , 而长周期的眼光则很适合用王阳明先生的思想去指导 。
█您的朋友评价你“是最像医生的建筑师” , 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O:我觉得像医生挺好的 , 还有人说我像律师 。 我觉得律师跟医生都有一个共同性 , 就是对逻辑、科学和理性的追求 。 我是个偏理性的人 , 无论是在建筑设计上、还是在公司管理上都是这样 。 我可能逻辑性比较强 , 也善于发现一些逻辑上面的问题 , 喜欢以论据说服别人 。 在中国这好像不是个讨喜的做法 , 但是我没法控制 , 这就是我本身的性格 。 但这种特性我觉得在建筑创作和实践领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 。
我认为建筑首先是一个工程 , 它本身就具备很强的理性逻辑 。 其次它也有艺术的一面 , 包含审美和创意 ,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理性逻辑上的 。 那么作为一个建筑师 , 就需要具备很好的工程学、材料学的知识背景 , 再往上就是对施工的了解 , 以及很好的应变能力 。
建筑师|他被朋友们评为“最像医生的建筑师”
本文图片

█您如何重新定义自己?
O:我认为其实没必要说我想成为什么样的建筑师 , 或者是我认为建筑师的定义是什么 , 因为我觉得有关建筑师的定义大家参考西方就行了 。 不是我觉得西方有多好 , 而是西方多年来在走向市场经济、工业革命的道路 , 我们很有可能会再走一遍 , 这是经历的重复 , 也是职业身份的重复 。
在90年代到前几年 , 中国的建筑市场非常蓬勃 , 项目机会非常多 。 但是这几年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 就是建筑的分流很严重 , 建筑师的角色也在变化 。 有些人专门去做某一种类型的建筑 , 一些大型的建筑事务所也开始专门承接城市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或者是教育项目 , 一些建筑师可能去讨论更具有思辨性的建筑话题 , 少部分人去做规模更小的项目 , 还有些建筑师去专门做地产项目……那么这种分流意味着什么?
建筑师|他被朋友们评为“最像医生的建筑师”
本文图片

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全过程大型纪录片
这其实意味着建筑市场的细化和项目总量的减少 。 同样 , 西方也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 。 有的建筑师一年只做一个小住宅项目 , 作品品质很高 , 也可以养活自己 。 那么是不是以后还会有这样的建筑师?这样听上去虽然有点悲剧色彩 , 但它本身的存在是合理的 。 所以我认为我们以后的建筑师应该像西方建筑师那样 , 更加职业和从容 。
我们现在有一个问题是把建筑师的身份明星化 。 我认为建筑师在未来会去除更多非职业因素的标签 , 虽然大家都在努力挣扎着让自己明星化 , 但只有能拿出好作品、服务满足客户要求、做的建筑有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具备高品质建筑的完成能力的人 , 和走在这个行业领域前沿的人 , 才能够活下来 。 只要活得越久 , 提供的服务越好 , 建筑作品的完成度越高 , 建筑对社会的服务属性越大 , 你和你所在的公司会自然而然地获得市场认可和更多设计委托任务 , 来逐渐丰满和完善这个团队的设计理念和所持有的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