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汉三星堆遗址不断挖掘 , “用文学发掘三星堆”的口号成为当地文学创作者的主题 。 借此 , 2003年1月 , 陈立基与广汉市作协同仁自筹资金创办《三星堆文学》杂志 , 收录大量关于三星堆的散文、长诗和剧本 。 此后10多年来 , 陈立基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众多稿件 。 借由三星堆 , 他也在不断磨炼自己 , 收获颇丰 。
近几年来 , 他又陆陆续续创作《悦读三星堆》《穿越时空的对话》等作品 , 以及各类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近百万字 。 散文《表婆婆》收入《建国五十年四川文学作品选》 , 散文《三星堆飞天神曲》荣获2005年获四川省文联天府文学奖二等奖 。 除文学创作外 , 陈立基还携手三星堆博物馆学术研究部部长吴维羲进行相关影视创作的撰稿 。 2021年3月 , 他的图书作品又被录作音频 , 得到进一步宣传扩散 。
笔耕不辍几十年 , 三星堆文化成为广汉的城市元素 , 陈立基也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 在一次文学论坛中 , 一家杂志编辑向陈立基表示感激 , 因为《趣说三星堆》带给他很大启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老师也曾写信向陈立基表示感谢 , 认为他的著作在某些方面奠定了三星堆文学的基础 。 文学交流不分国界 , 首尔大学一位汉学家也曾致电陈立基 , 询问是否可以使用他著作中的内容与图片;对此 , 陈立基欣然允诺 。
出于对三星堆文化的热爱 , 当初的尝试成为陈立基大半生的追求 , 直到现在 , 他还经常去三星堆博物馆参观 。 有人很奇怪 , 他至少去博物馆三五百次了 , 为什么每次还有这么大热情 。 陈立基却没有这种疑虑 , 他说每次到博物馆门前 , 遥望着馆内的珍宝 , 自己总是忍不住走进去 。 每次参观都有不同感悟 , 如何讲述上承千年的故事?如何诉说古蜀先民的期盼?如何描绘苍茫高山的文化迁移?他都在每一次参观中得到灵感 。
多元文明走向未来
现今早已不是几十年前 , 为一本资料远行的年代 , 越来越多三星堆文学争奇斗艳 , 现代科技将文学创作的界限抹除 。 陈立基从事三星堆文学创作几十年 , 对此类文学推陈出新之法独有建树 。 三星堆文明同中华早期文明的主流黄河文明 , 有着巨大的差异性 , 但它也正诠释了华夏文明多元化的本质 。 与此同时 , 如学者朱大可所提出 , 三星堆文明是部分独立于主流文明 , 这也导致它是孤独的 。
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是理性式的探索 , 我们将文物归纳、将遗迹保存 , 解读纵目面具的符号特征 , 分析青铜神树中的文化内涵……但考古界的工作仅限于此 , 也只能到此为止 , 深入抓取三星堆文明的灵魂需要文学界的触摸 , 要填满主流文明和三星堆文明之间的鸿沟 , 需要用多元化的文学创作释放它的孤独 。
因此 , 陈立基提倡现代三星堆文学乃至其他非主流文明的文学要以更加多元化和多角度的方式呈现 , 作者和编辑甚而可以采用针对性的指向功能扩充单一文学创作的可容纳性 , 推出少儿版本、青少年版本、成人版本 , 从科幻、动漫、画册等角度揭示这些独属于华夏文明的历史 。
关于创作细节 , 陈立基也提到很多 , “随时想到读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 三星堆文学创作需要规避读者的阅读障碍 , 例如将古文趣味性地翻译成现代文 , 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增加可读性 , 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
伫立于四川盆地的三星堆遗迹很可能是人口迁移、文化传播的果实 , 现当代文学创作者需要做的是打破果实孤独的外壳 , 暂时性地放下学术体系带来的天然壁垒 , 重建千年历史和当代文明的联系 , 直接用灵性同三星堆文明对话沟通 。 陈立基老先生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 透过他的著作 , 我们可以窥见万物的兴亡盛衰 , 代表着华夏古老文明的青铜神树以昂扬的姿态朗照古今 。
- 文化传媒|10年,从工厂流水工到高盛程序员,命运的馈赠从来都只给努力的人
- 作家|作家任禾被授予“洛阳文化旅游推广大使”称号
- 99版人民币|购买翡翠,翡翠原石和翡翠成品,哪个值得购买?
- 牙膏盒|给牙膏盒注入了灵魂
- |最容易发生婚外情的十种情形。
- 清风|【每日清风】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 黄花梨|抵一对日字凳,清黄花梨壶套桶20.7万成交
- 中国|《山川美色:斯洛文尼亚和中国文化标志之间的对话》展览于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 新密市|【花情播报】杏花开了
- 生活|【冷兔趣闻】我作为普通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