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的青年黑格尔派将理论批判视为变革社会的力量 , 从而带有一种内在的回避(乃至逃避)现实的因素 , 那么阿多诺所批判的以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为代表的现代德意志意识形态 , 其根本问题在于 , 在对“存在”的反思与追问中使得思想完全等同于存在 。 也即 , 人的生存和实践活动所取决于的物质生活条件被视为“如此存在这般” , 被抽象为一种“空洞的形式原则” , 最终沦为一种“对存在的虔诚”:“在这种行话中 , 那些有血有肉的、非隐喻的东西的香味 , 都悄然地被精神化了 。 ”
阿多诺认为 , “在这种行话中 , 那些有血有肉的、非隐喻的东西的香味 , 都悄然地被精神化了” 。 质而言之 , 本应反思并超越人类生存困境的存在哲学 , 只不过是一种“故意地将它的日常生活神圣化”的本真性行话 。 它所蕴含的“更多” , 不过是一种与现实生存状况别无二致的空洞幻想 。
2
对何为“死亡”的不同意见
文章图片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 1889-1976) , 德国哲学家 。 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 , 意在悬搁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种种抽象定义 , 进而让“在世存在”的此在 , 在领会自身生存状况并通过其生存活动使其自身的存在得以显现:“这种存在者的存在总是我的存在 。 这一存在者在其存在中对自己的存在有所作为 。 作为这样一种存在的存在者 , 它已被交托给它自己的存在了 。 对这种存在者来说 , 关键全在于(怎样去)存在 。 ”在海德格尔看来 , 此在与其他存在者不同 , 它能够在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上存在 , 具备“去存在”(zu sein)和“向来我属”(Jemeinigkeit)的存在论特质: “此在的‘本质’在于它的生存” , 而“这个存在者在其存在中对之有所作为的那个存在 , 总是我的存在” 。
然而 , 在阿多诺看来 , 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存在论分析已然成为一种确证社会现状合理性的意识形态神话(“本真性的行话”) , 这种确证集中体现在海德格尔对此在“向死而在”的分析之中 。
文章图片
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中译本《本真性的黑话》(译者:夏凡;2021年8月)书封 。
海德格尔将死亡视为此在最根本的可能性 , 而“这种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可能性是无可逾越的 。 向这种可能性存在使此在领会到 , 作为生存之最极端的可能性而悬临在它面前的是:放弃自己本身 。 但这种先行却不像非本真的向死存在那样闪避这种无可逾越之境 , 而是为这种无可逾越之境而给自身以自由” 。 此在面对这种“不可逾越”的可能性所展现出的“畏” , 使此在在世存在时对于诸多生存可能性做出本真的选择和决断 。
在奥斯维辛这一具体历史情境之后思考的阿多诺却认为:“自奥斯维辛以来 , 害怕死亡意味着 , 怕死是比死亡更糟糕的事情 。 ”(见阿多诺《否定辩证法》)海德格尔费尽心力地区分常人的非本真性“怕死”与此在的本真性“畏死” , 认为常人所“怕”之“死”不过是在存在者层面上将死亡理解为对象(事件)的“他人之死” , 只有此在本真地所“畏”之“死”才能使此在置身于充分展现其生存可能性的自由之境:“要把死亡作为死亡加以分析 , 剩下的可能性只有:要么把这种现象带向纯生存论的概念 , 要么就放弃对这种现象的存在论领会 。 ”
- 古董|我国仿制瓷器时间轴是怎样的?赝品瓷器在几百年前就已盛行。
- 本巴|专访|刘亮程:作家是时间的魔术师
- 时间|交广夜听|到了一定年龄,低配生活,高配灵魂
- 苏轼|但愿人长久,并不是写爱情,是给兄弟的承诺
- 皮诺曹|刘若望新作《皮诺曹先生》开启欧洲巡游之旅
- 悟空|取经成功后,为何观音对沙僧官复原职的承诺一字不提
- 生活|时间之间的三个空间
- 什么|晚安 | 你说自己很努力,但其实你什么也没做,你付出的那一点时间,只能叫做娱乐
- 津琴科|上班多长时间可以提涨薪的事情,有些事不提没机会
- |报告称超五成职场人通勤时间超1小时,但很少人因通勤时间长辞职